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普遍意义

已有 537 次阅读2014-8-29 10:31 |系统分类:时政|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普遍意义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普遍意义 - 北风 - 北风入青春,荒原写人生,冰雪铸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新的环境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新的愿景下,各国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更是世界潮流。面对“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面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一个世界需要和人们期待的负责任的崛起中的大国,我们能给予国人与世人一个怎么样的能普遍认知的思想及追求的价值?我们能否给予全体人关于世界的思想,担当中国的世界责任,在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思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普遍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是超越时空的基本思想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都有不同的表述,但真正在理论方面建立系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1932年,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欢迎“为工农服务”的知识分子。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39年2月20日给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2年,为解决知识分子和文艺战线为什么人的问题,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44年,他在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中,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为对我军我党和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并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同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作了题为《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他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全面地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总之,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七大首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之一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并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从此,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战胜一切敌人的重要法宝,对党的建设、革命队伍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此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进党章。

全国解放后召开的八大又把我党的宗旨提到“党的全部任务”来认识,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八大后不久,邓小平把这一思想总结为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这进一步的强调了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第二条也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誓言,也是其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为人民服务”不仅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宗旨”,而且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1954年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1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18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主要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笔下曾有“人”、“人民”、“人类”和“人类解放”等提法。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表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1847年的《〈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中,他明确指出:“真正的人民即无产者、小农和城市贫民”。

随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共产主义原理》开宗明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共产党宣言》向世人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后来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中说,工人大众要求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创造出的财富和生产力来为全社会服务,以代替现在为一个垄断者阶级服务的现状。《法兰西内战》译文中原有选举出的代表“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一句。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党的出版事业“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已有“为什么人谋利益”,“为了服务于什么人”和“为什么人服务”等提法,它们共同的核心思想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而不是“为少数人”。这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直接思想来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直接承继了马克思、列宁的群众史观的精华,提出了特色独具的中国群众史观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服务”,并将这一思想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宗旨。毛泽东不但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而且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为人民服务思想继承了中国政治传统中“民本”思想的精华。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民本”一词,最早见于古文《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后,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对此进行过阐述,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主要典籍《论语》和《孟子》鲜明地体现着有“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孔子认为治民要“宽”,养民要“惠”。孟子认为治国安邦最主要的问题是处理好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他在总结历史上一些王朝兴衰的经验后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灭国灭身。他还率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认为:“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他著名的舟水论阐述出了“君”与“民”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汉朝贾谊认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朱熹也指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讲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近代民本思想的代表要首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把古代的民本思想精华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中的优秀成果同中国现实民主革命的需要结合起来,构成他的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孙中山曾说过:“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不鲜矣。其在欧洲,则十七、八世纪以后,革命风潮遂磅礴于世界,不独民主国惟然,即君主国之所以有立宪,亦革命之所赐也。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可见,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是贯穿其中的精华。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精华部分相结合,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思想。

(四)为人民服务思想时现西方文化的精华中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基督教提倡人们遵循上帝的意志,尊重人、爱护人,秉行公义,做到正直、公平、公正。提倡爱人如己, 据圣经《马太福音》记载,有人曾问耶稣基督,律法中哪一条诫命最大。耶稣答:“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在此,耶稣基督把爱人如己提高到了与爱上帝几乎同等重要的程度,把它作为律法的总纲来加以谈论,从中足见基督教对人的重视和关爱。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人文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人文主义者主张与命运抗争,认为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反对以出身、门第来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者认为,在对人类生活所作的道德教诲中,最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那部分,因为它们涉及为所有人谋幸福的问题。如果说为一个人争取幸福是件好事,那么为整个国家争取幸福不是更好吗?幸福覆盖的范围越广,这种幸福也就越神圣。

二、为人民服务是党全部历史的高度凝炼

(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闪耀在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斗争中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期间经过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是一个从幼年到成熟、从曲折到成功、从弱小到壮大的成长历程,以创造性的历史功绩确立了自己在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依靠和带领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的伟大历史转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人民服务思想在革命和战争年代诞生,并得到发展和完善,并有力地指导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决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产业工会。1932年,毛泽东提出“为工农服务”的思想,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全面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作为党的“唯一宗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创造历史的力量,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社会掀开了历史新纪元。

(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闪耀在中国共产党29年的建设事业中

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领导革命的政党向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转变,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从1949年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十年。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7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局势。

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时间里,“为人民服务”不仅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准则。即使在“文革”等遭遇挫折时期,期间历次党代会中,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入党章。为人民服务思想也在国家建设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建国初期,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群众体育、卫生防疫等社会事业,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素质、文化素质及促进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艰辛探索、发愤图强的29年,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依靠和带领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曲折中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闪耀在中国共产党35年的改革开放中

1978年以来,依靠自身力量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35年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党集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35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为人民服务思想不断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被视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35年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仍然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经过92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人以“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和庄严誓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的旧中国改变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的结论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誓言和宗旨,也成就不了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潮头的辉煌历史。

(四)背离为人民服务思想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与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对比的是,苏联共产党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共建党88年,执政74年,曾经创造出辉煌业绩,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光彩夺目。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慨叹:“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苏共垮台前不久,曾在人民中作过“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而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却占了85%。苏联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缺乏民主以及苏共特权阶级的形成与蜕变忽略了对民生的关注直接导致了苏共亡党亡国。

列宁时期,苏共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参加劳动,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专门讲了安泰与大地母亲的故事,深刻阐述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记载,仅在1922年10月2日至12月16日,就亲自接待了125人次。斯大林早期在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楷模。斯大林的后期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特别是大搞“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党内滋生了特殊化倾向。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党风进一步败坏,各种不正之风及贪污贿赂、特权腐败、卖官鬻爵、徇私枉法愈演愈烈。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已是病入膏肓。党内的高级干部已形成一个特权阶层,职务越高,特权越多。严重地脱离了群众。有些高干的子女也仰仗亲属的权威,为非作歹,贪污受贿,走私贩私。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引擎

(一)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梦的源泉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坚守传承的爱国基因生成了中国梦。

中国梦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根基和力量。

(二)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过程

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所有父母都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所有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三个共享”其实质是人民共享公共财富的效益,共享公共权力的服务,共享公共资源的使用,共享公共职位的开放,社会赏罚奖惩机制公平地运用于每一个人,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只要自身积极努力,就可以得到社会应有的回报,都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

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梦,它最终着眼点要落脚到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首先要体现在保证人民更加幸福,要在生活上解决人民的民生梦,让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让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引擎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引擎,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只有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

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发挥引擎作用,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此,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没有广大人民群众为这些期盼而做出的坚实努力,就不可能有“中国梦”的实现。而实现人民群众的这些期盼,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实现中国梦,要始终注意让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都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做到共建共享、凝聚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所在。

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发挥引擎作用,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共同力量。13亿中国人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发挥引擎作用,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面对利益多样的纷扰、格局固化的坚冰、体制机制的痼疾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怎样攻坚克难、平稳过渡,只有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行动来凝聚人心,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才能整体推进、合力前行,共渡激流,共同谱写改革新篇章。

四、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普遍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五维度解读”

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科学完整的体系。这一思想紧紧围绕“人民”,通过“服务”延伸,以“全心全意”的境界和追求,构建了“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世界”的健康和谐思想体系,在思想领域、精神领域、实践领域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1.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个体。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每个人民群众中的成员,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列宁说过,“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从根本上并不矛盾冲突,反而可以实现双赢。正如马克思所说,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也要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2.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集体。为人民服务思想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表现为三个原则:集体利益尊重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当两者冲突时,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双赢”的思想,既有对每个个体利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有对个体利益影响甚至危害集体利益的约束和限制。同时,让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得益彰,相互实现,形成“水涨船高”的良好景象。

3、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社会。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生动力,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帮助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4、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国家。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对国家的感情体现为爱国主义。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紧密相关的统一整体,爱国就要为人民服务,就要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奉献精神,就要批判、抵制那种背叛人民、脱离人民的堕落行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坚持做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保护人民群众,坚守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社稷的长治久安,不搞官僚主义,不脱离群众,不腐败、不堕落,坚持做到牢记宗旨,浩然正气,公正无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为人民服务思想中的世界。毛泽东外交思想中,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各个国家的事情应当由各个国家的人民自己去管,任何外国无权干涉。这是新中国外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由来和主要依据。由此出发,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各国人民历史选择、热爱和平、平等互惠的良好意愿,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国际主义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世界范围内的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反霸,把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看作是中国人民份内的责任。在1956年9月15日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二)为人民服务是以“天下”观天下的哲学思想

1、为人民服务思想代表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和最后结论。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空间上,具有“天下观”的国际视野;在时间上,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在文化上,兼容中西方文明具有普遍意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道德方面倡导文明风尚;在政治领域,发扬中西“民本”、“民主”政治传统精华;在国际关系方面,倡导和平、尊重、平等、互惠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人民服务思想因植根于人民、维护人民利益、表达人民心声,代表了人类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为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如:新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 的人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中国对包括非洲贫穷落后的广大第三世界的真诚无私的援助与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均有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楷模,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就是典范。当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一九三七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来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称之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2、为人民服务思想超越了西方“普世价值”的局限。为人民服务思想超越了“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等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正如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中强调的那样,“自由”和“民主”的概念并不天生具有普世的性质,相反,在历史上,它们是和“特权”概念紧密相关的,有着明确的外缘边界,具有排他的性质。这种排他性,在一个国家或社会内部,表现为不同阶级之间政治待遇的差异;在国家与民族之间,表现为宗主国和殖民地民众政治待遇的差异。张维为认为,从国际政治实践来看,西方推动“普世价值”的结果基本上乏善可陈,甚至是灾难性的。“普世价值”今天已面临多重困境,一是从程序困境到理念困境;二是实践困境:颜色革命从“希望”到“失望”,从“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无论是“颜色革命”还是“阿拉伯之春”,波及的国家,都经历了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凋敝。这就是所谓“普世价值”的实践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为人民服务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普世价值”,为人民服务思想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注重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法制、人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从政体、国体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摆脱了“三座大山”,真正获得了自由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人权得到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时期体现为以人为本,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及其实践比“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普世价值”具有更彻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民主、自由、法制、人权”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但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成为领导阶级后,“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并没有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相反,对社会底层人民群众争取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事业给予镇压和打击。如:美国的种族歧视。同时,“普世价值”成为西方一些国家推行强权政治、排斥不同文明的思想和舆论工具。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为利益集团服务,并没有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相反,中国之所以取得较快的发展进步,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顺应历史趋势的“天下”视野。“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人民服务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哲学的宇宙、天下、家国、民本等哲学概念,构建了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济、崇尚和谐的“天下体系”,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存在着的“三种文化”:一种是,眼中只看到敌人的霍布斯文化,另一种是以竞争代替战争的洛克文化,还有一种是与朋友建立同盟的康德文化。对西方政治理论具有结构性的改进意义。把政治理论由西方的“国家—国际理论”扩大为东方的“世界—国际—国家理论”。为人民服务思想因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为终极目标而具有国际意义。全球化让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在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为各国与世界提供了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指南,确立以和谐、善治、良政为核心诉求的政治世界观。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普遍意义

1、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建设和谐国家。为人民服务思想不仅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他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代表了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空前繁荣、信息高度发达,社会大分工更趋密切。为人民服务思想首先从哲学高度回答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从而有助于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有助于注重均衡发展,避免两极分化;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环境保护;有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各类社会问题的发生;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基础。

2、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解决国际新问题。当今世界面临四大难题:一是贫困与发展;二是和平与战争以及恐怖主义;三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包容;四是生态环保问题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严峻棘手,“普世价值”能够解决吗?西方模式能够解决吗?可以说,西方价值观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对策,这些困境和难题的背后是全球化环境下西方政治话语的苍白,“普世价值”当然是无语。当然“自由、民主、人权、法治”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中国人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是这些理念。问题乃是西方一些国家把自己单方面界定的某些价值说成是“普世”的,言行不一,标准双重,流于形式,甚至通过种种手段进行推销,还不惜诉诸武力,造成世界动荡不宁。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缺少以“天下观”为宏观哲学视野,以人为本为天下情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根本价值,没有站在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高度,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追求全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来回答、思索并解决全球化、地球村的根本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普遍意义,能够系统地指导解决碰撞和发展中遇到的方向问题、归属问题、力量问题、和谐问题等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思想、向对全人类的责任担当出发,以“对抗”替代“包容”达成和谐,以“消除贫困”追求“共同富裕”谋求全面发展,以民主作为手段而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等,而这些共同价值正是当今世界极大多数人所祈求、所盼望、所迫切。

3、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高尚和谐的人生理想和健康向上的生活境界。让每个人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奉献友爱的基础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倡导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有助于人内心的和谐。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集体来说,形成了“价值追求一致、个体服务集体、成员相互帮助,集体关爱个体”的良好氛围。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国家来说,国家机关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建立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在国际关系方面,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以及“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努力建立和谐世界。共建和谐世界是人类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和谐既是途径,以和平方式、和谐手段、和而不同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和谐也是目标,最终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马智宏:系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远船务集团党委书记)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普遍意义 - 北风 - 北风入青春,荒原写人生,冰雪铸精神!

图片来自网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9 02:24 , Processed in 0.0226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