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 42 次阅读2025-3-22 15:02 |系统分类:时政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南方航空公司的座椅换新了,椅背比以前薄了许多。此举引发网友热议,纷纷称“沙发椅”变“硬座”了。有乘坐过的网友表示“硌得慌”,还有网友称“看上去就硬硬的,坐着不会舒服”,也有人觉得没啥影响。
据悉,从今年3月上旬开始,该公司部分航线的飞机换上了“超薄座椅”。通过此举,南航将多舱位型号转变为全经济舱,椅背变薄了,但是座椅前后间距不变,可以增加航班座位。
3月20日,南方航空方面称,南航对已到翻新年限的部分飞机采用“轻薄型座椅”,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该类型座椅更加节能环保。二是该类型座椅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三是该类型座椅是目前市场主流的座椅产品之一。(据3月21日央广网)
(来源:羊城晚报)
南航回应中阐述了诸多理由,比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等,但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效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
这个效果的确是最一眼可见的。且不说薄椅子和厚椅子,哪个采购成本更低一些,椅子变薄了,变轻了,有助于降低飞行途中的油耗,省的油钱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椅子占的空间变小了,还能增加航班座位数,多卖些票,成本不是摊得更低,利润也就涨上去了。
(来源:央广网)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一连串的商业逻辑堪称无懈可击,但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乘客的想法。之前就有网友提出疑问:椅子变薄了,座椅增多了,机票是不是也相应更优惠了呢?对此,南航客服表示,票价变化由市场决定,跟座椅变化没有关系。这话就说得很不厚道了,健康和舒适本就是航空服务的重要一环,椅子坐着舒不舒服,是影响旅客体验的重要因素,怎么就跟票价没关系呢?商务舱之所以比经济舱卖得贵,座椅更软更好躺难道不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舱乘客的体验,在航空公司看来就这么不值钱吗?
南航在回应中还称,这种“轻薄型座椅”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这也有点自说自话。虽然说每个人坐椅子的喜好不同,太软和太硬的椅子都不宜久坐,但从普遍认知来看,靠背、坐垫较厚的椅子通常比薄的、硬的椅子坐着更舒适,价格也更贵。长期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会压迫臀部、腰部的肌肉和骨骼,导致腰酸屁股疼。当然,不排除部分久坐成疾,有特别需求的人,会喜欢更硬一点的人体工学椅,但是市面上的人体工学椅更多是靠支撑和调节来缓解人体疲劳,只会比普通椅子更复杂,更占空间,南航机舱里这种直挺挺的座椅,是否真的符合大多数人的舒适感需求,实在缺乏足够的反馈来支撑。
南航在改变座椅设计和布局时,是否充分履行了告知义务也值得商榷。乘客购票时就享有对服务内容合理预期的权利。如果航空公司在没有事先说明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成本更低但可能牺牲乘客舒适度的座椅,并且也没有将价格优势体现在票价上,则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当下,整个民航业都面临降本增效的压力,座椅一代比一代轻薄,或许的确如南航所言,是一种行业趋势,也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但是科技进步是应该造福于普通人,而不是让大家产生“被剥夺感”。航空公司在进行任何服务内容变更的时候,都应该以乘客的需求和感受为出发点,不能持有一种“为你好”的爹味心态,要充分倾听乘客的声音,尊重乘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的信任才是企业最大的成本,乘客作为消费者,当然有权利选择是否花同样的钱,坐更硬的椅子,舒不舒服也只能乘客自己说了算。如果航空公司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理由,不在乎乘客的感受,最终只会损害的将是自身的信誉和口碑。
极目新闻
南航部分航线航班换成“超薄座椅”。网络截图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的座椅换新了,椅背比以前薄了许多。此举引发网友热议,称“沙发椅”变“硬座”了。3月17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航获悉,从今年3月上旬开始,该公司部分航线的飞机换上了“超薄座椅”。
南航推出“超薄座椅”,乘客是否买账呢?
网传图片显示,南航的新座椅,椅背薄了许多。那么,南航“超薄座椅”出来后,乘客是否买账呢?现代快报记者发现,有乘坐过的网友表示“硌得慌”,还有网友称“看上去就硬硬的,坐着不会舒服”,也有人觉得没啥影响。不过,有网友提出疑问:椅背变薄了,机票是不是也相应更优惠了呢?对此,南航客服表示,票价变化由市场决定,跟座椅变化没有关系。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推出“超薄座椅”系南航近期大规模调整客机布局的结果。通过此举,南航将多舱位型号转变为全经济舱,椅背变薄了,但是座椅前后间距不变,可以增加航班座位。
与此前相比,“超薄座椅”的舒适度有所降低,那么南航此举会不会流失客源呢?一名民航业内人士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舱旅客对舒适度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对机票价格更为敏感。南航采用“超薄座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一般情况下,薄椅子的采购成本要比厚椅子低。另外,薄椅子比厚椅子要轻,在飞行途中能降低油耗。”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航仅有部分航班更换使用了“超薄座椅”,还没有覆盖到全部航线。
南航会从座椅开始,向廉航看齐吗?
如今正值阳春三月,是乘机出游的好时机。有部分网友表示,看到南方航空公司的“超薄座椅”,对选择南航有些犹豫了。还有网友吐槽“南航向廉航看齐了”。
那么,南航会从座椅开始,向廉航看齐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廉价航空即低成本航空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廉价航空会取消免费餐饮、减少行李托运额度、简化机上服务等。由于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廉价航空的票价一般低于主流航空公司。目前来看,南航除了更换“超薄座椅”,在行李额度等方面并没有“瘦身”之举。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南航是国内四大航空公司之一,不具备廉价航空的“出身”,推出“超薄座椅”属于市场行为,对公司发展大方向不会有变化。另外,廉价航空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廉价。比如:作为国内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春秋航空实现营收159.77亿元,同比增长13.3%。
目前,除了寒暑假等旺季,航空公司的上座率并没有多爆棚,有必要增加座位吗?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增加座椅可以让航班的空间利用率更高,能发挥出更大的市场价值。“赶上旅游旺季,一张机票1000多元的话,增加两三排座位,一天飞下来,相应增加的票价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该人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航班座位增加后,淡季不受影响,旺季还能带来增量,这样既优化了运力配置,又提升了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
现代快报
目前的机票定价更多的是基于
航班客座率的供需结构
而忽视了服务品质
应该与价值保持一致的商业逻辑
“沙发椅变‘硬座’”
“颈部没有任何支持,怎么睡都不舒服”
“全经济舱,超薄座椅靠背,南廉航呀南廉航”
……
近日,南方航空部分航班新换的轻薄座椅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在不少网友眼中,该款座椅已经不是简约而是简陋,而体验过该款座椅的旅客则对其舒适性表示不适。
事件引发舆情后,南航及座椅设备制造商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泰公司”)先后表示,虽然座椅看起来薄,但并不代表不舒服。
其实,舒不舒适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真正引发消费者不满的点在于航空公司降低成本,但价格为什么不降?
南航新旧两款座椅对比,前三排为新款,后两排为旧款。图/南方航空
网传差评迫使制造商老总亲身展示
与以往的飞机座椅相比,南航新换的座椅乍看起来确实单薄。
从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新款的航空座椅椅背厚度减少至此前款式的约3/4,头颈处取消了附着的头枕,改由隆起部代替,腰靠部分采用了支撑设计,表面接触部分的材质为华夫格织物面料,不过座位空间未见明显变化。
这样的座椅改款自然与大众传统印象中的飞机座椅相去甚远,特别是出现在一直标榜“让更多人乐享美好飞行”的南航身上,自然招致旅客对其舒适性的争议,因而被网友调侃为“飞机硬座”“刀片座椅”“超薄座椅”等。
南航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应表示,网传南航“超薄座椅”的说法,按航空业界的标准称谓,应是“轻薄型座椅”,是目前航空座椅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这类座椅也是航空设备行业的主流趋势。
根据南航方面的详细描述,该款座椅由国内飞机设备制造商嘉泰公司制造,主体采用减重的外形设计,使用更轻的原材料,轻量化的同时兼具了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
南航方面相关人士进一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前已装备的轻薄型座椅基本上未收到过旅客投诉,虽然座椅看起来薄,但并不代表不舒服。”
而这一情况也引起制造商的重视。
3月26日,南航轻薄型座椅制造商嘉泰公司邀请了多家媒体入厂见证,现场将传统的“厚座椅”与新款的轻薄型座椅安置在一起,公司董事长刘景丰更是亲自示范乘坐两款座椅时的体位差别,以展示新款座椅在舒适性方面的优势。
据刘景丰讲解,新款座椅的“轻”“薄”之处在于刚性支撑结构的精简,坐垫、靠背部分的柔性接触材质并未减少、减厚,舒适性不会因结构轻薄而打折扣。相反,由于椅背的设计较旧款更薄,在前后排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为后排旅客让出更多的膝部空间。
至于网友对“沙发椅变‘硬座’”的调侃,刘景丰解释,(飞机座椅)不能做成像家具沙发那样。“当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时,人一定会跑(逃生),有一项安全实验要求,100公斤的人踩在座椅坐垫上,下陷不能超过1英寸,这是全球的规定。”这类行业性要求决定了飞机坐垫是集安全性、强度、舒适性于一身的产物。
对于商客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资深航空专家、广外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公众对这类座椅的负面评价,多是出于消费心理层面的固有印象,认为“沙发椅”更为舒适。其实,轻薄型座椅同样也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可以提供多一些的空间,也有旅客更为接受。
不过嘉泰公司同时也承认,由于众多旅客体态存在个体差异,一款座椅不可能适应所有人的需求,目前已在研究改进自适应腰托的设计。
座椅风波背后的成本账
事实上,以“轻”“薄”为特征的航空座椅并非近年才出现。
多家航空公司的资料显示,2018年前后就有部分航空公司在窄体客机的经济舱中布置轻薄型座椅。另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信息显示,2012年起就已有国内飞机设备制造厂商申请此类专利,主打精简结构、减轻重量。
在上游的设备制造业内,航空座椅减重也是设备制造商们“内卷”的方向。但即便是引领“轻薄风”的国际制造商巨头,在研发这类座椅的过程中也难免遭致争议。
2023年,有网友拍摄到国外一场飞机内饰展览会上,某知名设备制造商曾推出一款可将座椅的坐垫进行多层折叠的轻薄座椅,可谓将空间管理做到了极致。同样因其舒适性引发质疑,被网友调侃为“有望夺得‘乘客最讨厌座椅设计’一等奖”。
既然如此出力不讨好,行业又为何非要执着于在座椅设计上“精打细算”?
南航方面表示,选用此类座椅的首要目的是节能环保。相较于传统座椅,采用轻薄型座椅可以实现每座减重2公斤,每架飞机平均减重400公斤,预计每年能减少5吨碳排放,这将有效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
据南航披露,其2024年吨公里油耗数据为2.572吨/万吨公里,以此为参照,若不考虑机型差异、飞机起降等其他因素,一趟1000公里航程的航班,减重400公斤就意味着可以节省102.88公斤燃油。
而南航之所以对于飞机减重如此重视,是由于航油一向是其成本中所占份额最大的部分。其成本分析表数据显示,2024年航油成本为549.89亿元,在总成本中占比达到34.46%,较上年同期的520.5亿元增长了5.65%。
再加上近年来国内诸多大型全服务航空公司的营收数据并不乐观,降本的合理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据各家公司近期披露的业绩预告,2024年,中国国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亿元到-1.60亿元;同期东方航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到-33亿元。据南方航空2014年财报,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96亿元。
反观廉价航空领域则多为扭亏为盈或减亏,二者的处境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2024年前三季度,春秋航空实现营收159.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4亿元;同期旗下拥有廉价航空公司九元航空的吉祥航空实现营收174.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1亿元。旗下拥有西部航空、祥鹏航空两家廉航的海南航空,2024年业绩虽为预亏,但亏损主要原因为汇兑损失,剔除这一因素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正值。
票价会降吗?
基于上述背景,有网友猜测南航是否要转型廉航,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南航成规模地将部分客机更改为全经济舱布局,更是加重了这方面的猜测。
据相关媒体报道,南航全经济舱改舱具体计划涉及南航广州总部,广西、贵州、湖南、汕头公司的B737和A320。第一批改舱客机共43架,改舱后的B737均为Y186全经济舱布局,A320均为Y180全经济舱布局。
但南航否认了上述说法。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不论是更换新款的轻薄型座椅,还是布局全经济舱飞机,均属于全行业的常规业态。全服务航空与低成本航空有本质的区别,并非更换座椅或更改客舱布局就等同于试水廉航。
不过这又引发了另一重质疑:即使用轻薄座椅的南航,票价保持全服务航空水平的合理性在哪里?
对此,南航战略规划投资部总经理皮文晖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南航全网全通全服务的定位不会变。“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郭佳表示,就目前航空客运市场的情况来看,整体的机票价格水平并不高,但具体到机票定价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目前的机票定价更多的是基于航班客座率的供需结构,而忽视了服务品质应该与价值保持一致的商业逻辑。机票定价理应参考航班的服务品质,其中不仅包括座椅的舒适度,还包括客机的机型、航班的飞行时段等因素。
郭佳进一步表示,对于航空公司而言,部分航班采用低成本模式运营无可厚非,但应在票价、运行时段等方面做出调整,以符合旅客购买服务时的预期。“比如,采用低成本模式运营的航班可以选择早班出发、晚班回来,票价也可以卖得低一些,旅客心理预期不会太高,自然也能接受;飞行体验更好的商务类型航班就选在黄金时段出行,票价自然也可以定得高一些。”
作者:张宇轩(zhangyuxuan_press@foxmail.com)
编辑:余源
运营编辑:王琳
中国新闻周刊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