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丘成桐最新讲座披露中国数学真实水平

已有 68 次阅读2024-5-5 16:19 |系统分类:时政


丘成桐最新讲座披露中国数学真实水平

——整理自2024年4月30日丘成桐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关于“中国数学的现状和将来”的讲座。

来源:知本论综合数学物理math、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胡哥的读书观影笔记

丘成桐,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Fields Medal)、麦克阿瑟(MacArthur)奖、克拉福德(Crafoord)奖、沃尔夫(Wolf)奖、马塞尔·格罗斯曼(Marcel Grossmann)奖、邵逸夫(Shaw)奖,能够得到这六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只有丘成桐一个人。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必须在科技上成为强国。在西方维度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掌握这些科技的根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多姿多彩,但是基础科学中的基础是数学科学和理论物理。二数学既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一切工程理论的基础!

所以任何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数学的成就必须名列前茅!

英国的数学大盛于牛顿(Isaac Newton, 1643-1727),低沉约八十年后,在十九世纪复兴,直到现代。

法国数学始于费马(Pierre de Fermat, 1602-1665),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等人,历久不衰。

德国数学家始于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大师屡现,领导西方数学,直到两次世界大战后,1950年代复兴。

当前中国数学和这些老牌大国相差甚远。

美国为了发展数学,从1880年开始派留学生到欧洲,到了1910年间,在伯克霍夫(George David Birkhoff, 1884-1944)的领导下开始有了突破,他们同时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大量吸收欧洲的数学家。到了1960年,美国数学已经领导世界。

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俄罗斯的数学历史始于十八世纪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 至圣彼得堡,但是真正生根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可以和美国抗衡了。

苏联解体以后,经济不景气,大量学者移居美国和欧洲。虽然大不如前,势力还是不小。

日本和我国文化比较接近。明治维新时,派了不少学者到英国、法国、德国留学。

最重要的学者叫高木贞治(Teiji Takagi, 1875-1960),他在十九世纪末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一代大师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1862-1943),回国后改革日本的教学方法。

他于1915年在数论方向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突破性工作,使日本学者信心大增。

到了1940年代末期,日本人在世界数学界已经出人头地,差不多有是个影响世界的数学家出现。中国数学还没有到达这个成就。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国家发展出来的数学家代表了近代数学的大部分成就。每个国家数学的兴起都有一个重要的带领学者,其在数学上的工作能够影响学坛百年之久!

在中国,这样的学者,毫无疑问,当属陈省身(Shiing-Shen Chern, 1911-2004)先生。陈先生1946年回国时,就带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国数学家。但是,几年后,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到美国去了。当然,他在美国也带出了一批华裔数学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陈先生全面回国。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培养出的好学生大部分留学海外。想要复刻40年代风貌,有很大困难。当然,当时国内经济积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今天中国之形势,在外则强敌环伺,无理打压,科技被卡脖;在内犹贪官污吏,劣绅豪强,学者眈于安逸而不思危。

而今国家承平日久,大部分学者只知向政府求个人利益,不少官员则不敢担当,无视国家前途,正如诸葛亮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个国家数学的真正星期,不在于有能力去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一些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己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其他国家的学者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来跟随学习。到目前为止,中国数学水平未达到后面的地步,却也超过了前述的水平。未来这三年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达不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地步,恐怕引进的学者都会逐渐离开,前功尽弃!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在有能力的学者到中国来,也是希望在世界数学舞台上占一席之地。中国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学术环境的话,他们恐怕会选择离开。

如何知道一个学校,一个国家的数学内容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评审系统。我们毕竟要知道,我们要达到和国际同行平起平坐,很重要的一环是知己知彼!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中国数学界对我们国家的数学水平处在世界前沿什么位置并没有搞清楚。一般来说,中国评估奖项、评估晋升,较少征求国际专家的意见,大部分意见由国内的一些同行来决定。但是现代数学多姿多彩,可以分出几十门不同的方向。二中国数学学科大部分重要学者年纪偏大,往往因循守旧,对于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认识并不全面,他们对一些新兴学科的评估亦不够准确。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学者会继续因循守旧,没有能力、没有兴趣去走一条自己的路,也逐渐和世界前沿的发展脱了轨。

即使是国际评估,很多学校都是以论文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等来做决定。这样的方法对于一般学问还算靠谱,但是对于最前沿的学问却是远远不够的。

十年前我看到一个新闻,台湾交通大学的工科被评为世界第一,近年来我也听说清华大学的工科也是被评为世界第一。大家都十分高兴,但是大家心里知道,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工科比这两所大学强,他们不断发表领导世界的论文和发展工业最前沿的技术,而我们中国名校还没有这样的突破科研。

从这点看,我们知道这些通过机器找寻影响因子用来评估学科是否达到世界一流的方法,并不客观,达不到评估的目标!美国的名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有世界一流的学者,他们自己对前沿的学问有深入的了解,再加上同行评审(peer review),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水平。

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公开他们的意见。而中国高校既缺乏最前沿科学家,又较少征求全球专家的意见;即使征求,也多局限于华裔学者,那就不全面了。

现在我来谈谈我如何判断中国数学的成就。从1979年我踏入北京的土地,直到现在我每年都会到中国,无论是内地、台湾和香港,平均起来,总共的时间总有几个月,而每年到我在美国任教的地方学习的学生和访问学者也是为数不少。这十多年来,我门下弟子回国的也不是小数,包括了两个影响深远的院士。到如今,我也替中国建立了八个以上的数学研究所。我自己做的学问,也横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所以我对中国数学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但即使如此,我对中国数学的了解直到去年才更深入。

2022年,中国科协领导来清华大学和我见面,希望我带领中国数学在国际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在北京市支持下,去年我和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北京雁西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同事们筹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邀请了全世界在数学、理论物理和工程上有重要贡献的学者,齐聚北京,讨论最前沿的学问。

我们同时设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国际奖项,叫做最佳论文奖,计划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颁发。

我们将数学、理论物理和工程的主要方向分为大约四十个分支方向。每个方向找到五位该领域最活跃的专家,有欧洲的、有美国的、有俄罗斯的、有以色列的、有日本的、有印度的。

我们邀请的评委中有五位是菲尔兹奖得主、两位是诺贝尔奖得主、两位是图灵奖得主,还有多位获得其他国际大奖的专家及六十多名世界各地的科学院院士,全部约一百六十多名大学者。

由这些学者一起评估,选出过去五年发表的最佳论文。这些论文应该能够准确代表数学发展的方向,而且获奖者也是实至名归的。

我们邀请的一百六十多名评委经过一个多月来日以继夜的讨论,在数学学科中选出了一百一十篇近五年来最杰出的论文。为了客观和公平,我们又成立了一个由三十多位杰出学者组成的复审委员会,最后挑选了八十五篇最佳论文。整个评审过程都是由全世界最权威的专家严谨参与的,是我所见过的最具公信力的评审过程!

评审的结果令我十分惊讶!在八十五篇论文中,只有六篇是国内大学教授的作品,而由美国大学教授作为作者的论文却有七十多篇!(不少论文有超过三位作者)

我们所有涉及到评选的会议和讨论都由中国的大学教授担任召集人,歧视中国学者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最佳论文奖的评选结果可以用来作为一个中国数学和世界前沿比较的指标,它具有说服力的反映了国内数学的真实水平。

结合我们的评奖结果,再比较国内很多重要奖项的评奖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国内现有的评估没有“真实”地把中国学者的水平展示出来。比如,很多国内得到重要奖项的学者们并没有入选,这说明他们的研究成果没有进入世界数学前列,没有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

第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是,这十年来,中国经济崛起,虽然个人财富还比不上美国,但是国内杰出学者得到的薪酬和房子的资助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美国教授,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方都有极为丰富的奖励。

听说浙江省有个“鲲鹏行动”计划,提供六千万人民币的天文数字!有好几位数学家因此受益。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些奖项的获得者并不是上述五篇得奖论文的作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华裔学者在美国名校可以做出最前沿的学问,在中国名校确有困难。

但是即使在海外的华裔学者,这四十年来的工作,除了张益唐的著名工作以外和当年陈省身先生再微分几何及周炜良(Wei-Liang Chow, 1911-1995)在代数几何上的重要工作是无可比拟的!

不能说海外的华裔数学学者的志向就一定单纯,但是没有被中国“帽子”包围、被中国院士的荣耀引诱,还是愿意力争中上游。但是和陈省身先生的工作,却难以相提并论!

我对这个问题考虑了很久,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诱导学者做学问的方法太过注重于物质的奖励,没有照顾到学问本身内容的成就。

我们有大量的优青、青千、杰青等奖励方式,很多高校规定他们只给这些有“帽子”的学者提供丰厚的薪水及住房津贴,因此所有年轻的学者为了“帽子”而拼命!

由于缺少国际上特别杰出专家的评估,大家对于学习和在科学上的成就,不是夸大其词,就是言不及义!

年轻人不敢去做最前沿的学问,因为部分评委不懂这些前沿学问,也怀抱私心,他们恐怕前沿学问在中国流行以后,他们自己没有一席之地!

鼓励大学和年轻人建立明显的目标,至少有十间大学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而年轻人的志气必须改进,至少有一小批的年轻学子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能够在学术界引领风骚,影响数学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年轻人一生的志愿就是拿政府颁发的“帽子”,做个院士,甚至得到诺贝尔奖。做学问的的目标是要找到大自然的奥秘,找到一切有意义的规律!



“丘成桐他懂什么中国数学”

最近有位教授成为舆论焦点。

因为他在PPT上写了一行字:“中国数学水平不如美国1940年代。”丘成桐院士最新演讲:中国现今的数学处于什么水平?为什么物质奖励不奏效?

这句话让一些网友破防。

他们开始讽刺教授的研究没用。

然后觉得,一个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这么神圣的教室里公然唱衰中国科学,非常崇洋媚外。

很快走狗之类的词出来了。

他们这么骂是因为认定中国数学已经弯道超车,起码不该比美国差。

既然如此,就不能让不安好心的教授得逞,得全方位回击他。

于是丘成桐是不是公知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了知乎上。

但我觉得先别急着骂。

要知道丘成桐很伟大。

他发展了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几何分析”,斩获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时至今日华人圈子里,也只有他和澳大利亚出生的陶哲轩拿过。

考虑到他是常年在中国工作的美籍华裔,很多媒体说他是目前在华最厉害的数学家了。

邀请他来演讲的华科更是赞扬:“他和他的老师陈省身教授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大师之一。”

听听这溢美之词,你觉得夸张了,但美媒告诉你还是太保守了。

《纽约时报》盛赞丘成桐是“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总之他不算外行。

估计你要说了,丘成桐是个内行,那他说的就一定对吗?

这得看他究竟说了什么。

根据网传PPT截图,我们知道这场演讲题目是“中国数学的现状和未来”。

里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数学不如美国。

当然美国数学也不是祖上就富裕,他们靠派留学生去欧洲,还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大量吸收欧洲数学家,所以很快成为了世界数学中心。

相比之下中国数学不仅发展得不够快,情况甚至很危急。

因为在外被卡脖子,也因为国内学术不端情况很多。

两相比较,他判断:“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想追赶不是很容易,关键在于,中国数学还面临人才流失和缺少的情况。

听听这些话,你觉得新鲜,或是觉得他真敢讲。

其实教授已经喊了二十年了。

相比之下,现在说的看着似乎温和了许多。

那丘教授为什么要这么说?

因为美国数学在40年代确实群星闪耀。

赫尔曼·外尔、韦伊、博赫纳、哥德尔这些大师从欧洲来美国继续发光发热,自不必多说。

冯·诺依曼推动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也是一桩美谈。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人才辈出。

1947年维纳写出划时代著作《控制论》,1948年香农写出了奠定现代信息论基础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

可能因为这些前人开宗立派的成果太过耀眼,所以后来再实现那种群星汇聚的情况有一定难度。

美国强就强呗,为什么丘教授还要二十年间反复“唱我们反调”呢?

因为中国数学确实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

首先,中国基础数学方面虽有发展,但缺乏开宗立派的领军人物;

看看这张不完整的菲尔茨奖统计表就明白。

其次,同行评审机制不公平。

缺少国际专家来把关,来评审的国内重要学者年纪基本都很大了,他们习惯于因循守旧,没有兴趣去关注前沿研究。

再次,奖励机制有问题,只给有“帽子”的学者提供丰厚的薪水及住房津贴。

当然普通人与这些方面有一定生活距离,可能感受没那么强烈。

有一点想必大家深有体会。

就像鲁豫提问丘成桐的这个梗说的,无论梗是真是假,都在表明我们很多时候乐于教学生如何脑筋急转弯。

我想类似的题目你也遇到过,它们更像是语文阅读理解,核心目的是让大家揣摩出题人意图的。

你忘了这段经历的话,我再帮你复习一下。

从这些意义来看,你得承认事实。

你也得看到,一位来华工作45年的杰出数学家,本可以明哲保身,但还是语重心长地呼吁一番。

他言必称“西方围堵”“卡脖子”,时时刻刻关注中外差异,可以说非常心怀中国,非常主旋律了。

这时候还怪他抹黑中国数学,那只能说明内心脆弱了。

当然,丘教授在那些PPT里,在二十年间发言里,更想指出的问题是这个:

中国数学不强,不强在于大家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有多不重视呢,我举一个直观的例子。

2018年10月一天的深夜,马化腾突然现身知乎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学科突破会影响科技产业?

五六年过去了,最后沉淀下3400多个回答。可里面大多数都在聚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留下寥寥几个回答是真在谈论基础科学。

知乎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平台了。

究其原因在于基础学科很难立竿见影起效果,无法完成KPI。

但基础学科又是很重要的。

1929年弗莱明第一篇青霉素论文问世,15年后青霉素才被公开使用。

1932年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0年后人们用上核能发电。

更别说,1637年费马在空白处写下了一个猜想,三百年后被英国人怀尔斯证明,而这个大定理光是在数据加密和解密方面就有很大帮助。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问世,成千上万人生活改善、生命拯救的故事恐怕还要推迟再推迟。

这时候很多人会质疑,说基础科学成果是公开的,为什么国家还要加强研究,直接拿来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

高考数学不复杂,还不是很多人考不到130分吗。

实际上不研究基础科学就不知道理论的前因后果,不可能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

更何况大国都关注起一个数值了。

现在,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均超过20%,英国和美国高于15%,日本和韩国高于10%,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明显偏低,在2022年这一数据为6.3%。

因为数值背后是创新力。

举一个例子,谷歌崛起的基石之一是PageRank算法,就是来自国家科学基金会数字图书馆计划资助的基础科学项目。

所以说,别看基础科学短时间没啥实用性,但它一旦用得上了,效益会非常可观,会出现拥有原创能力的大厂。

那就不需要一味沉浸于“微创新”里了。

但现在我们知道科研浪漫被破坏了,因为撕逼撕到了基础科学领域。

一方是我们永远在赢,一方是我们永远得输,双方吵着吵着,还把中间地带吵没了。

新来的人只能站其中一个立场上继续反复。

“你就是看不得中国的好!”

“你就是看不到里面的藏污纳垢!”

最后呢,永乐大典的梗已经不知道是在捧还是在踩了。

越吵越凶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可能让身处其中的学者被影响。

“韦东奕”就在造神和毁神之间反复横跳,一会儿被赞旷古烁今,一会儿被骂只会营销。

其实,他们不过是在对宇宙真理追逐的一群人,他们愿意相信热爱带来的快感,比什么都刺激。

在《生活大爆炸》里和一些段子上都有这种纯粹。

“(费曼说)干物理这行,不是为了名声或是为了金钱,只是因为好玩。”

“妹子穿着睡衣出来了,还穿着白丝,问你做不做男人喜欢的事,你打开了《吉米多维奇》问现在可以刷题吗?”

所以无论世事怎么变幻,还是希望他们保持数学初心。

毕竟对于其他人来说,数学真的不会,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起码我不会解哥德巴赫猜想。

雷叔说事


项立刚反对丘成桐,类似于毛星火反对莫言

这件事过去好几天了,但仍然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不久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指出,中国目前的数学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水平。

先有必要介绍一下丘成桐是谁。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证明了卡拉比猜想,获得过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以及麦克阿瑟奖、卡拉福德奖等。

邀请丘成桐来演讲的华中科技大学这样介绍他:“他和他的老师陈省身教授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大师之一。”

其实,相比之下,这样的评价还是保守了点,《纽约时报》直接盛赞丘成桐是“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但是,你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师,就因为这么一句话,立马在网上捅了马蜂窝,不,捅了一些人的肺管子。

有人说他是走狗、汉奸。

丘成桐是不是公知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知乎上。

反对丘成桐的人群中,有两个名人,一个是项立刚,一个是胡锡进。

这里也有必要介绍一下项立刚是谁。

我先在网上摘一句别人写的句子:“项立刚先生于1983年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原安徽省商业学校)会计专业中专毕业,这是他本人公开披露的学历信息,数十年后自称通信专家”——这句话里透露出的信息是,他其实最开始是中专毕业。

我要补充的一点信息是,项立刚,就是那个曾经说“不看新闻联播是下等人”的专家。

虽然项立刚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但那个年代的中专生,也算是人中龙凤。不过,项立刚给出的反对理由,却让他的同龄中专生蒙着。他说:我相信中国的整体数学水平,远远超过美国,中国卖菜的大妈,都比美国超市的小妞算账算的顺。

也难怪网友评论道:“项立刚一个高考数学不及格的人和菲尔兹获得者谈邱不懂数学?”,

从荒诞效果来看,项立刚反对丘成桐,类似于毛星火反对莫言。

被丘成桐捅了肺管子的,还有大名鼎鼎的胡锡进。

他就此写了一篇题为《“中国现今数学不及美国上世纪40年代”,此人为何这么说?》——用“此人”来指代丘成桐,可见老胡的火气不小。

他说,“虽然我们不是数学家,但是基本的数理逻辑,世界大的因果关系,我们是懂的。”

“如果把丘成桐的话作为一个对中国数学发展水平的普遍性结论,它肯定是反常识的,不可接受的。”

你看看,一个写国际时评出身的人,在讨论数学话题时,说菲尔兹奖获得者“反常识”。

他到底是胡锡进还是糊锡进?

此外,已经有人帮胡锡进纠正了,所谓数理逻辑是符号化的逻辑运算,是现代数学的一门课程;而数学上的“大的因果关系”也是,任何一个数学门类,都是一套“因果关系”,胡锡进这么说,等于在说他懂全部数学!

胡锡进说丘成桐不懂数学,类似于一个文盲农妇说胡锡进不识字

其实,如果了解一下相关背景,胡锡进没必要这么气极败坏——美国数学界在上世纪40年代确实群星闪耀,拥有赫尔曼·外尔、韦伊、博赫纳、哥德尔等一批数学大师,此外,冯·诺依曼在那个时候推动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上世纪40年代是美国数学的一个巅峰,说我们不如它,并不丢人。

我觉得,丢人的是最近发生的这样一个新闻,近日多家高校官网发布了自家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喜讯。但很快有媒体爆出这是一家野鸡科学院,所谓的院士荣誉花钱就能买——对这样的乱象,项立刚、胡锡进们为什么装着看不见,而丘成桐只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就将他们炸出水面来了呢?

丘成桐的地位多高啊,连他都不能幸免,如此下去,普通人还哪里敢讲实话呢?

当然,至少任正非任老英雄是个例外。他不但不许余承东再说什么遥遥领先,公开说要向美国学习,还幽默风趣地这样讲过,“你领先美国哪儿了?是麻婆豆腐还是鱼香肉丝?”

好像没见有人怼他。

常识流通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8 21:33 , Processed in 0.021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