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百万粉丝网红被封号!女生怒斥:别再骗我妈的救命钱

已有 82 次阅读2024-4-25 14:30 |系统分类:时政


百万粉丝网红被封号!女生怒斥:别再骗我妈的救命钱

“我妈得了癌症,

但是我不会再给她一分钱。”

“不要再骗我妈的救命钱了!”

日前,

愤怒的博主“翻滚吧花花”

发视频曝光称,

自己母亲在直播间被骗,

积蓄都被拿来购买

所谓的“抗癌”化妆品。

“翻滚吧花花”账号截图

“翻滚吧花花”账号截图

视频一经发布,

引发广泛关注,

相关话题词,冲上了热搜。

4月24日,潮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花花”。

她告诉记者,目前平台已经联系自己,进行了协商退款。至于涉事的直播间,目前已经被封禁,主播的处理结果还在走流程,暂未公布。

“花花”称,接下来她打算拿着证据去市监局举报,希望有进一步处理。

“花花”说,母亲在2023年夏天检查出肺癌,“我东拼西凑负债20万才凑出我妈的手术费,后续我收破烂、送外卖维持家用,但没想到我妈却把一些钱,用来买了直播间里的化妆品,只因为主播宣称化妆品可以‘抗癌’。

“花花”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学化学的,对于这些东西有没有用非常清楚,很不满母亲去用这些没用的东西。

她表示,母亲买的产品叫“胶原蛋白肽”,花了大概1600多元。此外,还购买了一些其他化妆品以及口服液等等。

百万粉丝网红被封号!女生怒斥:别再骗我妈的救命钱

“翻滚吧花花”账号截图

潮新闻记者在“花花”提供的直播画面里看到,该主播在直播间隐晦宣传自己的产品能够抗癌,并宣称自己是在“普度众生,传递正能量”。

另外,在“花花”的视频评论区,很多人表示自己或亲人也被骗了。其中一位网友称:“我妈妈也有同样的遭遇,主播让她买什么所谓的肽,还让交入会费,陆续花了6万左右……”

“花花”告诉潮新闻记者,母亲在今年1月份做了肺切除手术,现在状态还行,“因为这件事情,自己的手机号被曝光了,现在已经回到老家和母亲待在一起,但是事情不会就此结束的。”

“花花”称,自己把视频发出来,也是希望提醒更多的人不要上当受骗。中老年人对于这种简单的骗局很容易上当,年轻人要多看一下他们的手机,多关心一下他们。

据悉,涉事主播名为“张启”,粉丝量过百万,所有相关账号目前均已被封禁。

其所售卖的胶原蛋白肽产品品牌为“曼泊妮”,企查查显示其属于广州欧漫知化妆品有限公司,属于小微企业,2018年成立,已于2024年3月27日注销。

网友评论




卖“抗癌化妆品”日赚500万,这网红终于凉了

文/郭勒恩一 章鱼

编辑/米利暗

“我妈得癌症了,但是我不会再给她一分钱。”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一女孩@翻滚吧花花 发出视频,控诉卖护肤品的无良网红。

女孩没有声泪俱下,却能感受到藏在她冷静语言下的巨大愤怒。

“一天赚500万的这位网红,我求求你,别再骗我妈的救命钱了。”

花花妈妈去年查出肺癌,一年时间,她负债20万,白天上班晚上兼职送外卖凑出了妈妈的手术费。

却没想妈妈身体竟越来越差,她这才从妹妹处得知,妈妈将救命的买药钱,拿去买了号称是“能治癌的胶原蛋白肽”护肤品。

护肤品,能治癌。

如此荒谬的骗术,你我或许嗤之以鼻。但血淋淋的事实是——

在中国,正有成千上万患病老年人,像被洗脑一般,将一辈子的血汗钱、救命钱花在了三无产品上。

普渡众生的“好心人”

花花控诉的这位网红,是坐拥105万粉丝,某微商护肤品品牌创始人@张启曼波妮。

点开他的主页,已售件数高达300万+件。而满屏的泳池别墅、豪车大餐,他更是宣称自己一天就能赚500万。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听都没听过的护肤品,是怎么赚这么多钱的?

张某的刀尖,对准的是没文化的患病老人们。在他每天上万人的直播间里,评论区打出自己的年龄的买家们,有不少六七十岁、疾病缠身的老年人。

他拿捏住老年人们惧怕死亡、急切摆脱病痛的心理,宣称自己的产品有抗癌功效,还能治疗心脏病和子宫肌瘤。

一边用言语增加老人们的死亡恐惧,一边生动演绎出共情患病老人们的亲切模样。

“你们害不害怕有一天我们终将会离开。”

“我的胶原蛋白肽,让你的家庭再也碰不到癌。”

“幸好有了胶原蛋白肽,一家人才能整整齐齐在一起。”

引来治病心切的老人们后,为了进一步博得信任,该网红还会煞有介事地做假实验。

他往产品里倒入酒精声称能验出胶原,说搅拌后出现的黏稠胶状物正是“鱼胶”。

身为化妆品检测工程师的花花,用专业知识怒斥其抗癌虚假宣传。更是当场做实验,揭露张某声称的“鱼胶”不过是人为加进去的增稠剂黄原胶。

但没文化没知识的老人们,如何能识破这等骗局?

张某还会对着镜头各种伪善地发誓:“我赚丧良心的钱,天理难容”。屏幕前毫无防备的老人们,只会觉得产品的确“有鱼胶”,主播也的确是个真诚的小伙子。

再到最后一步。张某用拍一发五,拍一发六这样的”巨大优惠“来诱惑老年人,让其觉得“机不可失”“买到就是赚到”,于是头脑一热下单,落入圈套。

张某步步为营,蚕食掉患病老人们的心智,他们争先恐后掏出了救命钱,甚至在评论区感恩戴德。

讽刺的是,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说:

“我在传递正能量”

“我在普渡众生”

据某认识该张网红的“业内人”发出音频爆料,张某旗下护肤品价格在399元、299元、199元等不同档次,但其实一瓶成本只有10块钱左右。并说他共计4个账号,去年赚了上亿元。

他嘴里的仁义,其实不过是从一个个患癌老人那里榨来的上亿。

被收割的穷苦老人

看花花的控诉视频,如果说前半段你会感到荒谬,那后半段没有人会不愤怒。

一边,是网红炫耀自己有两辆800万的库里南、劳斯莱斯和法拉利换着开,就连汽车博主都会特意发微博祝贺他喜提豪车,夸他实现了当年吹的牛B;

而另一边,是花花每天开着的,从二手市场买来的200块破电瓶车。

一边,是泳池别墅,极尽奢华,人生赢家;

而另一边的花花,住在客厅改的公司四人间宿舍里,上厕所都要去公厕。为了省钱给妈妈多买两片药,她连洗发水沐浴露,都是从出差的酒店里偷来,装在矿泉水瓶里用。

一边,是张某微商起家,一晚上动动嘴皮子卖胶原蛋白肽能卖一百万盒,净赚两百万。

而另一边,是花花小学文化的父母,一辈子辛勤劳作,卖过鱼卖过螃蟹卖过鸡,每天累到坐在凳子上就能睡着,从来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花花说,“我算不上是什么寒门子弟,因为我家连门都没有。”

她住了15年的家,是农村用铁皮和竹子搭成的连门都没有的房子。直到前年借钱搬进了一个有门的家,又立刻遇上母亲患癌,至今新家家徒四壁。

花花绝非个例。割韭菜的血淋淋的镰刀,砍向的几乎都是最艰难的人。

这些老人们,被疾病疼痛和昂贵的医药费压得摇摇欲坠,只要稍加哄骗,就能让他们转而投向“吃胶原蛋白肽治癌”这条荒谬的道路。

张某们的骗术算不上多高明,他吃准的,无非是这些走投无路的老人们的绝望。

怪就怪他们没文化,他们穷,他们想活命,他们真的好痛。

视频的最后,花花说:

“你可以欺负他们没文化,但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截至发文,张某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已经销号,其品牌的官方店铺也已经搜索不到。

但在销号前,其IP一度显示在澳大利亚,不禁让人怀疑是拿着赚来的上亿黑心钱跑路,待到风波过去,再换汤不换药地创一个新品牌卷土重来。

到那时,豪车依旧轰鸣,患癌的老人瘦成一把枯骨。

而母亲患癌的女孩兜里,只剩八百元。

总有人盯着老人的口袋

类似的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中老年人,尤其是患病的中老年人,一直是各路“保健品”骗子紧盯的对象,过去是展销会送鸡蛋假意送温暖,到了短视频时代,骗子也开了直播间。

售价999元的金矿玉手镯,“专治恶性肿瘤,还能防治新冠”;

活能派派石项链,“只要一戴上,偏瘫患者就能直接站起来,正常行走”。

这些配饰跟医疗器械明明一点儿边都不挨,但在主播的嘴里像极了神仙法器,器到病除。

在卖药骗子的嘴里,再荒谬的商品都可以被包装成神药。

为了把这些荒诞的“神药”合理化,有些主播身穿白大褂,站在1:1医院病房搭建的场景里,充当起了专家。

说自己手里的“大力丸”是“名贵中药制作”“百年宫廷秘方”,“一吃就好”。

随后引导粉丝加他们公布在主页的微信,通过微信进行交易。

一颗售价50到100元不等。

警方调查后发现,大力丸只是面粉和糖浆制成的手搓“药丸”,市场监管局检验后将其定性为有毒有害食品。

卖药诈骗的套路层出不穷,再普通的产品加一个离谱的前缀,都敢卖出天价。

有人售卖茯苓,称其“能治肾病,厂商直销一斤200”。

为了证明产品的疗效,现场连线自称“教授”的演员。“教授”更是语出惊人:

这款茯苓和其他茯苓不一样,由外星人研发,药用价值极高”。

当消费者收到实物后才发现:该产品为初级食用农产品,产地为安徽大别山。

正规药店在该地的厂家拿货,250克的茯苓价格只需7块5,仅为售价的1/26。

为了卖药,还有些主播走起了“苦情戏”直播套路。

今天的剧情是“姑爷把老丈人怼得一句话说不出来”,明天又是“儿媳用神药,治好了卧床多年的婆婆”......

先营造一个充满家长里短的场景,吸引老年人进入,然后诱导他们下单购药。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3年2月,一位名叫@小张说事 的主播声称自己的亲姐姐、姐夫做了“大坏事”,他大义灭亲将姐姐、姐夫送进监狱。

姐姐的婆婆不服气,乔装打扮成收废品的混进小张家,从小张爷爷手里骗取了一个盒子。

此时,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从天而降”,说这个盒子里装的是:

专治肺病的“特效药”。

于是,小张开始向粉丝们售卖这盒所谓的“特效药”。

实际上,经调查盒子里装的只是压片糖果,没有任何药用价值。

2023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苦情戏”的套路被曝光,这些主播假扮孤儿、残疾人、癌症患者等角色,博取观众的同情和信任。

苦情戏的内容,当然都是编的。

据报道,在购物网站上搜索5979篇婆媳故事口播文案,售价仅为4.8元。

拿着剧本的主播们一口一个“咱爸咱妈”,个个争当“孝子贤孙”。

打着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幌子,向老年人推荐“神药”。引导下单的话术一般分为三步走:

“别人都是骗子,我们是家人”;

“我不是为了赚钱,只为给爹妈们讨个公道”;

“直播间的爸妈,点击下方购物车”。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盒9.9元的产品,拿货只需1.2元。

99元买10盒,佣金高达80元,有些产品已经卖了“大约一两千万盒了”。

在巨额利润的引诱下,毫无治疗效果的产品,总能被主播夸大成神药。

2022年,淮南警方曾打掉一个售卖虚假保健品的诈骗犯罪团伙。

团伙中的26名嫌疑人专门在直播中假扮专业讲师、虚构治病经历、诱骗老年人购买他们口中各种各样的“保健品”。

而该团伙涉案资金2亿多元,资产达2000多万元。

而他们口中的保健品,实际只是成本几块钱的糖果。

为逃避平台监管,商品详情通常不会写明药物或者食品,而是会标注相框。

有时也用拼音代替,如:号称益气补血的鹿心粉,在直播间常被写成lu心粉。

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直播间的每句话都在玩弄文字游戏,不仅刻意模糊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界限,还给医疗相关的名词取了各种别名。

糖尿病人群被叫做“小糖人”,药片一般都化名“小白片”;

“白大褂”专门指代医生或者医院......

叠词和“小XX”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疾病带来的伤害,让被骗患者的痛苦悄然隐身。

事实上,病人的生活并不像“小糖人”“小癌人”那样轻描淡写。

癌晚期的病人腹胀如鼓,呕吐时甚至会吐出粪样物质。

癌痛时,病人进食会变得非常艰难,吞一粒米像咽一根针,针走到哪里身体就痛到哪里。

患病不仅会给人带来身体的痛苦,也会蚕食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抗癌纪录片《生生》的导演在采访中曾讲过自己父亲患癌后不愿意去参加任何人的婚礼。

因为他认为自己得的是“绝症”,在一个喜庆的氛围里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预兆。

病人痛苦,病患背后的家庭也同样痛苦。

文章一开头,那个负债20万的女孩,白天上班,晚上送外卖,如此辛劳就是为了给妈妈攒够手术费,却被骗了个精光;

同事张姐老家的舅舅几年前得了胃癌,因为医药费太过高昂,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在深夜割腕自杀。

面对如此痛苦的患者,直播间的“孝子贤孙”却像苍蝇一样盘旋在病人周遭。

俨然把病患当成一块利润巨大的“腐肉”,不断蚕食。

他们的嘴像抹了蜜一样甜,做的事情却像是淬了毒的尖刀,扎向患病老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

在这些精心编排的诈骗围猎下,病人们的养老金和医疗费买到的只是无效的糖丸。而他们的家属甚至要庆幸:

还好父母买到的只是糖丸,不是毒丸。

可这些在病痛中挣扎的老人之所以会上当,不过是因为:

想活下去,哪怕只多一天。

参考资料:

《喊“干爹干妈”劝购外星人“神药”?主播直播间“围猎”老年人!》哈尔滨日报

《直播间里的“保健品”,花式收割老年人》 剥洋葱people

凤凰周刊


老人为何愿花大钱买保健品或金融产品?

原标题:老人为何愿花大钱买保健品或金融产品?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今年的一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国家出台的首个聚焦银发经济的专门文件。与此前养老产业、老龄产业等提法不同,银发经济的概念被界定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与此同时,在1月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也被纳入到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试点八年的长护险制度或要迈向全国。

今年以来,从产业、人才到制度,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全面开花”,但这一切只是开始。陈功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老龄委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他先后参与了多个国家养老产业重大政策文件的咨询、撰写工作,也参与了《意见》的相关前期工作。

近日,围绕银发经济、养老服务市场、医养结合等多个公众关心的议题,陈功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他指出,首个银发经济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养老已经从一个产业过渡到一种经济形态,从老年人群体的需求进化为整个社会的需求。“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老去做好准备。”

图片

2023年9月11日,在河北滦州市王店子镇海洋养老中心,医务人员带领老人们在庭院中散心。图/新华

“我们做得还不如一些骗子”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1月发布的《意见》,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如何理解“银发经济”概念?该文件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养老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陈功: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4%,这意味着中国已从老龄化社会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当下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国家需要考虑新的战略布局,于是就有了首个银发经济文件的出台。

关于养老产业,过去一般叫养老服务业,突出的是服务身份,也就是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后来政策表述中开始更多地使用“老龄产业”,强化产业布局的对象是老年群体。现在提出银发经济的概念,说明在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后,养老已经从一个产业过渡到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从主要面向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进化为整个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国家站在构建更宏大的经济新格局的高度来推动养老工作。

此外,银发经济的文件中还能看到一种明显的趋向: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向发力。这是自2019年发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之后,国家就一直在强调的。增进老年人福祉,既要继续发展民生事业,围绕老年助餐服务、适老化改造、农村养老服务等完善服务供给,也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把市场和兜底性质的公共服务有效结合起来。但养老服务市场过去多年一直是小散乱的状态,下一步,国家会更关注市场的成熟化、专业化程度改善,强调服务链的延长、服务质量提升,对市场整体框架进行设计。未来,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一定会加速。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国内整体养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以低端服务为主,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消费意愿不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已存在多年,背后的症结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

陈功: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总体供给量现在是不足的,服务质量也不高,服务效率低,尤其是真正愿意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化人才远远不够。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所在2016~2017年曾组织过一次针对北京市居家养老相关服务设施的调查,当时纳入了共270个养老社会组织和企业,发现养老企业里真正挣到钱的大概不足10%,不亏不赚和稍有亏损的比例约有50%,但在这部分企业中,如果把政府给的补贴拿走,也基本上都是亏损的。

为什么会这样?本质上是因为对老年人需求的识别和评估不足,不知道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也就自然无法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现在很多政策都是喊得多、做得少。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由于老年人无法通过政府和市场获得很好的服务,加上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很弱,存在数字鸿沟,这恰恰为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少老人因购买保健品等被骗,还有专门针对老人的金融诈骗,这些现象背后的土壤,就是养老服务领域严重的供需失衡。

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保健品销售、金融诈骗采取的都是就近原则,这反映出当下养老服务的主动性、便捷性不够。我常开玩笑地说,在养老服务的需求链接和人文关怀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如一些骗子。正是因为这些诈骗分子会表现出对老年人的主动关心,和他们建立一种信任,老人才会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各种保健品或金融产品,这些诈骗分子某种意义上充当了虚拟子女的角色。

其实,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都应看到老年人的需求有多个层次,不仅有最基础的物质层面的生存性需求,还有发展性需求,且正从生存性向发展性转变,老年人需要更多情感上的关怀,要满足他们的发展性需求,就要提供更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也就是说,服务的前提是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评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能力评估;二是经济实力评估;三是与支持环境相关的评估,比如对无障碍环境和辅助器具的需求等。

因此,我建议先从老年人需求信息的收集开始,当然只靠社区人员难以完成这项工作,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形成一个由老年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其他社会企业和机构从业者等养老服务提供人员,以及志愿者等非专业人员构成的服务链条,尤其把后两类人员也要引入社区。一方面,充分利用时间储蓄、爱心互助等机制,在服务过程中进行需求采集;另一方面,也为老年人提供更重要的日常陪伴,建立社会链接。精准需求的收集一定是从日常点滴开始的,这样才可能形成老年人的需求画像。

在需求画像基础上,服务供给方就更容易提供精准服务。以老年人最需要的医疗服务为例,社区经常组织专科医生来小区里诊疗,大部分老人听说有医生来了就会蜂拥而至,而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不一定有机会享受到这一服务。更理想的情况是社区先进行老人的医疗需求筛查,了解谁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等专业医生来后可以直接对接。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到的医疗需求对接很关键,尤其对长期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而言,现实中,他们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社区医生上门服务的动力也不足。这就涉及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破解医养结合难题?尤其是社区和居家层面的医养结合,当下存在哪些堵点?

陈功:老年人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缺医”,核心痛点是医和养之间还没有打通。比如社区里管理养老服务的主要部门是民政,在服务的协同上没有和卫健委打通,而在卫健委这边,虽然有社区医院,但医疗服务并没有真正下沉到最基层,因为社区医生数量少、工作忙,难以顾及上门诊疗。另外,一些“养办医”机构未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医办养”机构由于分部门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不高,经常发生需要床位转换才能进行医保报销等问题。也就是说,在医养结合问题上,部门、政策和服务的协同都没有跟上。

所以,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后,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基层治理的统筹协调,在养老问题上,则是如何突破政策壁垒,在需求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整合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医疗服务为例,上门诊疗、送药、陪同就医、康复护理、定期体检、养生保健以及急救等都应被融合进这套体系中,这是一条完整的服务链,因为老人的医疗需求不只是生病时看病,还有前端预防和后端康复,这些都是长期照料所需要的。我们现在虽然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体系的构建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力争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应对老龄化问题上,世界卫生组织也强调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和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三大体系的构建:第一个体系就是前面说的构建整合式的健康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健康要和生活结合得更密切,这也是医养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二个体系是建设一个友好环境。我举个例子,在北京什刹海老城区,虽然医疗卫生资源很密集,能满足百姓的就近就医需求,但还有一个问题常被人忽视:老城区胡同里的环境都很不适合轮椅通行。也就是说,除了医养结合需求得到满足,硬件上的配套也要到位。2023年6月,中国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社会立法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这次立法和过去相比有一个很不同的理念,过去一提到无障碍,基本上面向的都是残疾人,但这部法律中特别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应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言外之意是,老去是我们每个人未来都要面临的风险,因此,建设一个无障碍环境是全社会所共同需要的,不仅限于残疾人。

最后一个体系,就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这是老龄化社会,尤其是高龄化社会所特别需要的一个独特体系,需要以居家为基础。

“长护险制度不能再等了”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长护险制度试点已进行了八年,超过了社保领域的很多其他改革,各地在试点时普遍相对谨慎。去年,中央开始释放出积极信号,国家医保局到各地调研长护险。未来,长护险制度如果全面铺开,将会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克服?

陈功:长护险制度的试点时间有点长了,我认为不能再等了,统一的全国制度越早建立越好。目前,中央正在进行长护险的顶层设计,我作为专家也参与了前期的立法调研工作。下一步,长护险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仍要处理好几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观念,长护险不仅是针对失能老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老去做准备。长护险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本质上是一个互济共助的体系,只有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未来推进长护险才能减少阻力,不再畏手畏脚。

第二,要克服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长护险的推行涉及医保、民政、卫健等多个部门,地方在构建长护险服务体系上相对分割,难以协调,因此,最好能在中央层面确立一个统筹协调机构,负责长护险制度的落地。

第三,要以长护险为基础,撬动整合性的养老服务市场,实现医、养、康、护一体化发展,同时和整个银发经济的推进相结合。目前,中国的长护险市场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培育市场,政府可以做三件事:进一步优化需求的识别流程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构建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京籍老人跨城到燕郊养老成为热议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河北方面去年也出台了相关行动方案,积极承接北京养老需求。燕郊模式借鉴了美国“太阳城”的整合式退休社区养老模式,这是否是缓解国内大城市养老压力的可行办法?其他城市可以复制吗?

陈功:美国“太阳城”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持续照料社区(CCRC)”模式,在社区内部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美国的“太阳城”模式最早源自20世纪60年代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郊建立的一个退休老人社区,负责开发这一社区的地产开发企业德尔韦伯当时遇到了很多阻力,贷款难、找土地也难。但后来幸运的是,当时的佛罗里达州新任州长正想要振兴城市经济,希望把“太阳城”打造成一个城市的名片,因此以政府的信用为企业背书,使其顺利获得贷款并开发。也就是说,“太阳城”模式的成功在于,把城市建设进程和养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但在学习美国的“太阳城”模式同时,我国并没有实现养老社区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很好整合,原因在于没有理解其运作背后的内在机制。目前,国内在建的很多“太阳城”都只有企业的内循环,以企业投入为主,多数住进来的是健康老人,即使不提供过多服务,自己也能生活得很好,一旦这些老人同时出现健康问题,需要大量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仅靠企业就很难满足得了。比如,“太阳城”里一般都有自己的医院,但一个医院只面向社区里几千个老人的人口规模,如何长久地运营下去是关键问题,众多的康养小镇烂尾也是同样的原因。只靠内循环去构建一个整合式的养老市场服务体系非常难,这些问题即使现在还没有凸显,十五年、二十年之后也同样会暴露出来,所以我个人认为,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尝试大多是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商榷的。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中国新闻周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4 20:07 , Processed in 0.0389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