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革命家、作家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其小说被改编为《让子弹飞》

已有 55 次阅读2024-3-29 07:39 |系统分类:时政


革命家、作家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其小说被改编为《让子弹飞》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成博

3月28日,记者从马识途家人处获悉,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8日晚19时25分去世,享年110岁。

此前报道:探寻《让子弹飞》原作者马识途,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一生?(来源:晴朗读书)

2010年,因为电影《让子弹飞》的公映,原作者马识途的名字终于走进了新生代的视野——原来这位长寿老人,脑海中有那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今年,马识途先生已经108岁高龄,作为人们心目中非常伟大的革命家、作家、诗人、书法家,作为和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齐名的“蜀中五老”中的一员,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图片

01 他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的一个书香之家。

受家庭氛围影响,马识途在学业上一直非常优秀,但未来具体要做什么,他和自己的家人都不是很清楚。

读小学时,有一位朝鲜人到马识途的学校做报告。报告主要围绕朝鲜被日本占领之后,老百姓过着怎样惨痛不堪的生活展开。

马识途和同学们在台下一边听一边哭,既同情朝鲜人的遭遇,又对自身的处境十分担忧,颇有唇亡齿寒之感。

擦干眼泪后,马识途忽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保家卫国,不能让我们的国家继续落后挨打!

1935年,马识途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希望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

但是“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救国成为更重要的事,马识途便选择了停学投身革命。

图片

大学生变身成为革命者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一开始,马识途如同一个愣头青一般,他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农村服务团,穿着学生装跑到南京郊区的农村和采石场宣传抗日思想。

虽然马识途声嘶力竭,费尽心力地试图说服这些底层民众和自己一起抗日,但在苦水中泡大的劳苦大众们,怎么可能听得进去这些衣着光鲜的大学生们的话?

通过不断反思,马识途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没有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规律,只想着凭借一腔孤勇去做事,结果当然不会如意。

之后的马识途,不断调整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白天,他和工人、农民们一起采石头、种地、同甘共苦,晚上休息的时候为受伤的人敷药、疗伤、谈天说地,结果很快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抗日宣传工作也顺利开展了起来。

图片

02 痛失妻女后,他依然是一位勇士

从事革命工作期间,马识途和中央大学校友刘惠馨相知相恋,两人于1939年结婚组建家庭,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可是1941年年初,由于叛徒出卖,刘惠馨和还没满月的女儿被敌人残忍抓捕。马识途恰好外出布置疏散工作,得以幸免于难。

在狱中,刘惠馨受尽了折磨,女儿也一度性命堪忧,但刘惠馨咬紧了牙根,坚决不肯出卖同志。

几个月后,刘惠馨壮烈牺牲,女儿也不知下落。马识途得知妻子的噩耗后痛不欲生,恨不得随妻女而去。

但他明白,此时不是沉浸于个人情感的时候,他要接过妻子的遗志,继续干革命,保家卫国,同敌人血战到底!

图片

鉴于马识途身份已经暴露,之后,马识途被安排转移到云南昆明,并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成为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等名家的学生。

在西南联大,马识途按照党组织“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和“勤业、勤学、勤交友”的方针,一边努力学习功课,一边认真细致地发动师生开展爱国民主运动。

他还积极参加进步文艺活动,主办了文学刊物《新地》《大路周刊》,创作了《第一年》《视察委员来了》等小说,并写了三本诗集。

遗憾的是,1946年调离昆明时,为了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的纪律,马识途将自己写的一切文字性的东西全部烧掉了。

之后的马识途,到处辗转组织革命运动,多次登上特务的黑名单,但他始终临危不惧,多次化解危机,转危为安,积攒了大量的敌后斗争素材。

图片

03 让写作成为自己后半生的归宿

解放后,马识途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过四川省建工局局长、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等要职。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要和钱学森等科学家一起开会,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对科学管理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正当马识途在科学管理方面大展拳脚之际,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命:被安排兼任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艺工作。这意味着,马识途专心搞科研的理想又一次落空了。

中国作协党委书记邵荃麟劝说马识途:“革命队伍除了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文学家。你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有文学基本功,可以尝试写东西,把革命中的光辉事迹记录下来,激励万千人。”

可是,此时的马识途身兼三职,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哪里有时间坐下来搞文学创作呢?邵荃麟却说:“从事文学创作,生命延长一倍,可以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语惊醒梦中人,马识途觉得自己这些年的遗憾一下子找到了出口。是的,这些年自己甘做革命的螺丝钉,组织需要自己在哪里,自己就会义不容辞地出现在哪里。虽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并没有在某一领域取得特别突出的成就。

如今自己已经40多岁了,如果继续只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工作的话,那么人生的长度和宽度是无法得到拓展和延伸的。从事写作,无疑是弥补这些遗憾的法宝。

之后的人生中,马识途一边认真做好原本的工作,一边抓住一切业余时间写小说。每天下班回到家,无论多晚,他都会迅速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一直写到深夜。即便身体不舒服,也必须要完成当天的任务再休息。

图片

马识途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惊人的。1961年,马识途根据妻子刘惠馨烈士的真实事迹,撰写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轰动全国,感动了万千百姓,一开印就是20万册。

图片

1983年,马识途写出小说《夜谭十记》。《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后来被姜文改编成了电影《让子弹飞》,反响热烈,讽刺意味十足。

马识途还根据自己和战友地下斗争真实经历,创作了《找红军》《没有硝烟的战线》《在地下》《沧桑十年》等作品。

可以说,只要是马识途的作品,几乎部部都是精品。

图片

04 “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因为马识途文学成就过于突出,2013年年初,美洲华人作家协会会长冰凌先生亲自来到成都,为98岁的马识途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但马识途却说:“我没有什么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马识途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这些年来,虽然马识途一直在奋笔疾书,但中国革命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马识途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把积累的好题材全部付诸笔端。

眼看着自己的人生已至暮年,这些故事,只能跟着自己长眠地下。这不能不让马识途感到遗憾。

朋友劝说马识途:“就算你写不了鸿篇巨制了,但也可以讲一些短篇故事出来,也是一样的打动人心。”

马识途被说动了,此后的他虽然因为罹患癌症而住院,但他在医院里一边治病一边写作,就像从前边工作边写作一样,拿出了超强的斗志。

图片

出院后,马识途也是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坚持写作。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万万想不到,一个接近100岁的老人,竟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马识途却笑笑说:“我不怕病魔,怕的是没办法做想做的事。当年我做地下工作时,也是一样不怕死,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做成。”

在马识途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105岁的他完成了小说集《夜谭续记》,再一次惊艳世人。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马识途完成初稿的那一天,保健医生告诉马识途:“经过半年多的药物治疗,肺上的肿瘤阴影已经看不到了,血液的指标也恢复正常了。”

这无疑是命运对马识途奋力创作的最大褒奖!

如今,马识途先生已经108岁了,他的自律、乐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永远是世人学习的楷模!

祝愿马识途先生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如意!

图片


马识途离世,110岁老马踏归途

一百岁的时候,马识途给自己写了一首四言诗:

少年救国,负笈出峡。工业救国,一现昙花。

参加革命,报效国家。不想当官,却戴乌纱。

…………

不耐沉默,胡乱说话。君子坦荡,乃大傻瓜。

阎王发令,小鬼来抓,大限一到,跟他去吧。

人人迟早都要去,但或许包括马识途自己在内也没多少人想到:从他写完诗到真的“跟他去”,又过了这许多年。

2024年3月28日,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离世,享年110岁。

1

马识途本名马千木,兄弟取名排行来自论语“刚、毅、木、讷近仁”,所以千刚是老大而千木是老三。1915年1月17日,马千木出生在重庆忠县石宝寨长江边的一处村落,属虎而不属兔。

父亲马玉之在辛亥革命前后属于激进派,后来被四川最大的军阀刘湘赏识。刘湘调马玉之去大邑县任县长,那里恶霸横行、兵匪一家,马玉之带着一排人的手枪队去上任。当地的大恶霸本来想给马玉之一点颜色看看,但经过一番明争暗斗的较量,马玉之却占了上风站稳了脚跟。这段经历数十年后被马识途写进《夜谭十记》里的《盗官记》,又被姜文拍成了几乎人人皆知的《让子弹飞》。

f99b5e2911f0b

2010年12月13日,马识途在成都王府井观影《让子弹飞》。 王效 摄

马千木六岁入马氏家族的私塾,开始读《声律启蒙》《四书》和《古文观止》,也开始拿起毛笔练字。后来马玉之在忠县筹办起一所新式中学,马千木也开始在新学校里读起林语堂编撰的英语教材来。1931年7月,马千木同七八百名初中毕业生一起去首府万县参加会考。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们,看见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惊呼“洋马儿!洋马儿!”的同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只有两个轮子却能不倒。晚上睡觉像平常一样去吹灯,却发现这电灯怎么也吹不熄。

马玉之对本族子弟的要求是“十六岁必须出峡”,于是考了第九名的马千木北上,考入北平大学附中读高中。两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十几名东北同学和马千木们在学校操场抱头痛哭。之后情势危急,马千木跟同学南下上海求学。

在浦东中学里,马千木在语文老师鼓励下写了一篇《万县》投稿而刊出。当老师勉励他以后当作家时,马千木回答:将来我要当工程师,工业才能救国。

毕业后考进中央大学的马千木,在绘图课上与刘蕙馨相识,初恋开始了。

但很快七七事变也降临,此时两人都已是学生进步组织的成员。在组织的层层介绍下,拿着董必武和陶铸的介绍信,马千木先至南京再到武汉,被后来的首任监察部部长钱瑛介绍入党。钱瑛问,“你怎么签名签的是马识途?”

马千木回答,“我改了名。从入党的这天起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老马识途了。”

这是1938年3月,马千木23岁,他一生超过80年的党龄生涯由马识途开始。

2

短暂地从事过工人运动、当过战地记者之后,马识途开始在鄂西的乡村里从事地下党工作。幸福和不幸接踵而至:与刘蕙馨顺利成婚,但仅仅两年后刘蕙馨就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牺牲,两人的一岁女儿也在狱中不知所踪。

马识途的任务也因此变成了潜伏,组织同意他去昆明读书,三年五年里积蓄力量伺机而动。于是西南联大的中文系,迎来了一名叫“马千禾”的学生,当时的大学允许外校生经考试入学就读。

经过四年的科班学习,1945年8月马识途毕业离校,被组织安排到成都进行地下工作。从1946年初到1949年底,任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既曾在革命工作中与王放相识而再婚,也曾因叛徒出卖而差点深陷囹圄。直到三大战役获胜,化装逃到香港的马识途才先是乘船北上、继而重返成都,开始由地下转为公开工作。

先是为成都市修下水管道,再为成都工学院——今天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修“大屋顶”办公楼,跟着又在金牛坝修金牛宾馆,马识途的成绩至今可见。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上提出“向科学进军”,于是马识途又去筹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

60d3ffec2eb70

1962年,马识途全家合影。后立者是失散二十年才找回的大女儿吴翠兰。

但人在大时代的漩涡里总难独善其身。马识途被批判、审查、下放、撤职、入狱……妻子王放重病而逝,三个儿女无依无靠。

等到十年一页翻过,马识途已是年过花甲。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参观访问,63岁的马识途第一次走出国门。

就像当年第一次到万县,在第一站瑞士日内瓦中国大使馆,马识途们的头不止一次地撞在大门玻璃上,且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走得快会撞上玻璃、走慢一点门却会自动开启。在旅途中和宾馆碰见的各种设备、用品和电器都不敢动用,怕一不小心就出洋相惹麻烦让人看笑话。欧洲诸国一趟走下来,马识途感触良深。

一个月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年代来临。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调去省人大,退居二线的马识途却开启了自己的作家人生。

3

早在1959年,作家沙汀邀约马识途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老三姐》就被中国作协注意,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请马识途到北京,给了他一张中国作协的会员证。

1960年,马识途以刘蕙馨为原型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完成,但1966年春出版之后,《清江壮歌》很快就被批为大毒草而送给马识途六年牢狱生涯。

拨乱反正后,马识途将旧稿《视察委员来了》修改为《破城记》,在文学刊物《当代》的创刊号上作为头篇发表,之后就是由此衍生出的《夜谭十记》和《景行集》《西游散记》等一系列文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大器晚成的马识途笔耕不辍。1991年,当别的作家抱怨对着屏幕无灵感时,76岁的马识途开始用电脑键盘写作。2018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再版《马识途文集》时,总字数已达703万。即便2020年7月,一百零六岁的马识途宣布封笔之后,他也还是继续从事甲骨文的研究,那是他八十年前在西南联大时上过的课程。

屏幕快照 2022-07-20 下午3.21.41

在昆明求学时,马识途(前排右一)与同学和飞虎队员合影

马识途一路走来的岁月,就是一部中国近当代史。但他百岁时自述:

“在我生活过的一百年里,中国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啊!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尽心过的革命是那么地悲壮,又是那么地炫丽。多少慷慨悲歌之士,多少壮烈牺牲之人,多么荒谬绝伦的奇事怪事,多么惊天动地的奇人怪人,这些都是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而我却没能写出它于万一。”(《百岁拾忆》)

而百岁根本不是马识途的终点。能享如此高寿除了家族基因之外,人生的运气也很关键。很多次,马识途离死亡也只有一线之差:

1933年从北京逃亡上海,为了抢救掉落的派克笔,马千木差点就从飞驰的火车顶上掉下去,幸好被同伴一首拉住,“你不要命了!”

1937年8月,日军轰炸上海,弹片飞进马千木的宿舍窗口,他庆幸自己坐在床边而非窗前。

1937年12月,逃离南京时只能从船的栏杆攀援上船,船员用高压水龙冲向人群以免超载,马千木旁边的人就被冲入江中。不久后,马千木从报上读到了南京大屠杀。

1938年,在湖北枣阳做群众工作时因一时误会,马识途差点被活埋。

1939年,旅途中在襄河渡口遭遇日军飞机机枪扫射,由于河滩无遮蔽只有卧倒听天由命,马识途能感到子弹在身边激起的沙尘。飞机走了起身一看,河滩上一片红。

1949年因为叛徒出卖,马识途侥幸脱险逃到香港,而同志吕英却因此被捕,最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

1950年,成都潜伏的特务准备暗杀马识途,暗中调查他的上下班出入规律和车行路线准备途中伏击,最终因特务下属自首而未遂。

……

虽然人总有一死,但马识途偏偏就这样如有神助般地活到了当下。仔细想一想,几乎再也找不到第二双眼睛,看过他看过的这么波澜壮阔的漫长岁月了。

1-01

2022年7月1日,马识途在家中

1949年12月29日,成都冬日里难得的大晴天,在解放军的入城式上,马识途坐在领头的第一辆吉普车上进入成都,开始了在此长居的生涯。他在成都度过的后半生时间,已经相当于常人的一生。但有进必有退、有始必有终,曾经再怎么飞扬蹈厉、精彩纷呈,也终有谢幕的时刻,一如马识途刚刚退出了这座城。

文/程启凌 编辑 李洁

红星新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8 21:59 , Processed in 0.0213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