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智商-100,快乐+10000”,多少人正有被这款“赛博毒品”收割

已有 81 次阅读2024-3-28 15:36 |系统分类:时政

 

“智商-100,快乐+10000”,多少人正有被这款“赛博毒品”收割

“没想到我妈节约了一辈子,却为各种短剧花了一万多元。”“父亲就连洗菜、吃饭、洗碗都把手机放在一边,经常开着扬声器看到半夜。”

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家父母悄然间迷上了微短剧,花钱充值不说,甚至连“眼睛直淌泪”也不止不休。这究竟是怎样的魔力?

(一)

短剧爆火、热度“狂飙”。

这些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剧集,题材五花八门,以快节奏、高密度、强冲突、多反转著称。霸总娇妻、穿越复仇、赘婿逆袭、豪门恩怨、甜宠虐恋、战神巨富等爽点爆棚、嗨点不断,俘获了大批用户。

不只有闲的老年人,忙碌的中青年群体同样是“被收割对象”。尽管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沉迷于此,但只要分享出来,往往可以找到“同好者”。安静的午夜,闪烁的屏幕,又土又上头的微短剧“榨干”了不少中青年人的睡眠时间。

此外,借西方面孔演绎出来的微短剧,还让一位位“霸道总裁”和“玛丽苏”成功走出国门,展现出超强的吸睛与吸金能力。“都是老套路了,但我真的太投入了。”似曾相识的评论让人感叹,“原来全世界都吃霸总这一套”。

《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约是两年前的10倍。据预测,今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

一些爆款微短剧,制作成本不过几十万或百来万元,拉动的营收却达到千万元级别。如此“波天富贵”之下,资本纷纷入局,火是越烧越旺。

(二)

“智商-100,快乐+10000。”形象的观后感,道出了眼下微短剧爆火的秘密。

碎片化的“杀时神器”。微短剧时长短小、随时可刷,一部短剧一俩小时即可刷完。诚如“磕瓜子效应”指出的,人们在做某些简单重复且能立即获得满足感的事情时,难以自控、容易上瘾,微短剧就是便携瓜子。

强刺激的“情绪价值”。半分钟一个冲突、两集即可完成复仇、五集便能走向人生巅峰、十集已数不清反转次数……冲突强烈的剧情中,形象化演绎的正是“以前对我爱答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的心理期待,堪称为观众集体造梦。

定制化的“精准投放”。通过用户的观看习惯,借助于强大的算法,平台总能精准刻画出屏幕前的“你”,再投其所好进行推送。与“信息茧房”效应类似的“短剧茧房”由此而生,其更易满足用户潜意识中的“期望舒适”,更难戒断。

(三)

欲罢不能、难以抽身,等到恍然反应过来,多少都有“中毒”症状。

显而易见的是金钱投入。一个个19块9、39块9的充值页面,看似不多却架不住积少而多。更何况,某些短剧早就为充值步步为营。声称VIP全平台畅游,却以小字号备注“特定剧集除外”;刚在此平台完成付费,便又被引流到彼平台上,“”割韭菜”套路层出不穷。

花钱看剧,也要搭上时间精力。一天不过24小时,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极为“懂你”的微短剧,往往在快速反转的关键时刻留下“钩子”,“刷到不能停”,你的时间也被其狠狠占据。

媒介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载体。微短剧的有限时长,决定了它必然极尽压缩,摒弃一切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专攻人的爽点。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这种“二极管”式的思维方式,也在助推着极端浅薄。

同时,为了让爽感更爽,前期矛盾冲突必须制造得尤其激烈。两性、地域、贫富……都可拿来大做文章。某些冲突与剧情以及现实毫不吻合,“无名之火”让演员都深感浮夸,但并不妨碍其收割流量。某种程度上,微短剧是另一种“毒鸡汤”,看似喝得酣畅淋漓,实则是在塑造某种粗陋的拟态环境。

“所谓的爽点,就是我富你穷;或者我出身高贵,碾压别人。对成功的理解非常苍白单一,剧情也直白到无所顾忌的程度。”

现实生活中的稀缺情境,长篇剧作不好直给的情节,微短剧输出得毫无心理负担。观众在偏好茧房里爽了又爽,固有印象随之加深。难怪有论者愤愤然,这哪是简单的“电子榨菜”“火锅短剧”,叫“赛博毒品”也不为过。

(四)

媒介是人的延伸,同样也反作用于人。回望历次媒介形态的改变,带给人类的变革影响远比最初以为的深刻。

犹记电视普及之时,这种比广播更全方位、高强度的感观刺激,被认为制造了一批“沙发土豆”,同时容易诱发恐惧人际交往、缺乏沟通能力的“电视孤独症”。

上世纪80年代,面对电视这样的强势媒介,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认为,因为电视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都没有复杂要求,所以其不能分离观众,由此摧毁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边界,导致儿童思维的成人化,童年也就消失了。波兹曼本来还寄希望于电脑时代可以重新塑造成年人与儿童的防火墙。

但很显然,互联网时代,媒介形态在高强度、高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微信文字的碎片化阅读,到情节低劣的有声书小说,从五花八门的短视频,再到异军突起的微短剧……时间越切越碎,门槛越来越低,刺激越来越强,浅层次的媒介流行开来,也让“大力出奇迹”成为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

“他们取悦我们,也在驯化我们”。当“投喂”越来越低智,深度思考能力“长期赋闲”,大脑则“用进废退”。科技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历数人的大脑在语音时代、文字时代,以及大批量书籍报刊传播时代的差异,并引证了大量神经生理学、文化发展史的文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浅薄”了——较之历史上所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技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让人分神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文字失语、书写失能、思考力弱,恐怕皆是这种“分神”带来的副作用。

(五)

从野蛮生长到走向规范,是许多新兴业态的必由之路,微短剧也不例外。

立足行业内部,题材高度同质化,情节脉络千篇一律,角色形象千人一面,迟早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沦为刺激感官的“流量垃圾”。

诚然看时很爽,但受众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终究会冷静下来思考,比如对被短剧抢走的时间的惋惜,对自身被短剧征服后产生的遗憾等。如果不能找到新的真正能触动人心的秘诀,很难说用户会停驻多久。

从外部监管来看,有关部门已将“网络微短剧”纳入备案管理,并通过持续的专项治理,到对于“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进行清除,从优化算法推荐、完善推流审核机制,再到加强规划引导、打造精品力作,传递出的信号再清晰不过。各平台也应声而动,对于违法短剧及账号进行了严厉打击。

内外部约束都在收紧,“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已成为行业内部的发展共识。如今的微短剧行业,已有专业团队纷纷入局,科班演员加盟出演,品质也在持续提升。

(六)

微短剧还能火多久?不管答案是多久,可以肯定的是,对注意力的争夺不会停止,一种种形态将继续“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习惯了碎片化、强刺激的用户,是否能够接受严肃内容、进行深度赏析,甚至是否仍然能拥有对生活本身的客观、理性、平和的判断力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所有人,理当习得一份当下媒介环境的生存指南。毕竟,在注意力市场上,每个人都应当是主动的消费者,而不是被动被收割的韭菜。

长安观察


跟着《人民的名义》学厚黑,醒醒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对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现象亮剑。为配合行动,有短视频平台发布《关于开展“厚黑学”“伪成功学”专项治理的公告》,表示将专项治理“自媒体”炒作社会焦虑,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问题。

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上,内容多元迷人眼,还衍生出一条教授“人情世故”“处世哲学”的垂类赛道。其中,不少账号热衷于贩卖“厚黑学”,以《人民的名义》《人世间》《县委大院》等电视剧为蓝本,截取剧中干部的言谈举止,分析里头的“潜台词”和“权谋术”。

比如,面对信访办折磨人的半蹲式窗口,区长指挥下属买了几个小板凳,被解读成了既替组织省钱又能全身而退的明智之举;县委书记和县长同桌吃饭,后者给前者倒了几滴醋,被解读为既表达敬意又给对方留足主动权;干部与企业主的业务往来,寒暄中提及往事,被解读为暗示对方知恩图报……

一些职场人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心生恍然大悟之感,直呼“以前的我嗤之以鼻,现在的我逐帧学习”。

如此情景,着实让人哭笑不得。这一帧帧的切片,脱离了剧情设定和上下语境,怎么解读全凭一张嘴。本就是牵强附会、胡编乱造,居然还引来一大群人想跟着学心眼。

殊不知,这些号主就是利用“职场小白”想一探秘笈的心理,针对性策划内容,将大事小情简单化、套路化、庸俗化、“厚黑化”,先以“爽点”收割流量,待其彻底笃信入坑,再祭出私董会、培训班等收费项目。这些内容,既蒙蔽大众双眼,更助长糟粕传播,制造出一种职场特别是官场充斥着尔虞我诈、阿谀奉承,老实人无从出头、老油条如鱼得水的假象。对此类视频重点打击,既是对网络传播秩序的维护,也能压缩歪风邪气弥散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不禁省思,从早年的畅销书,到如今的视频化,“厚黑学”为何始终有拥趸?不得不说,这一概念的出现,与中国传统人情社会讲求“高情商、会来事”有关,但必须指出,“厚黑学”的最大问题在于以偏概全,其渲染的是封建官场升官发财、欺世盗名的伎俩,推崇的是世故油滑、精致利己的权术。所谓“面厚心黑”,绝对是封建文化的糟粕。在如今这个讲制度、讲规则、讲诚信的现代社会,逐帧学习“厚黑学”掌握不了“成功术”,反倒容易走上歧路。

“职场小白”想刷出“存在感”、获得领导肯定,这种心理是人之常情。但在权谋文化中寻找解决之道,显然找错了方抓错了药。人生没有捷径,职场要靠硬实力说话。更何况,今天的职场注重的是协同合作,不论是上下级,还是同事间,实为利益共同体,彼此帮衬补位,而不是耍心眼搞内斗,才能互相成就。

当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不能把“逐帧学习”的调侃当笑话,而要看到其间的焦虑心态。真正帮助“职场小白”夯实理想信念,离不开组织的发力。坚持按规办事,处处“阳光作业”,一个日益规范和公平的环境中,“厚黑学”的市场自然消失了。

撰文:崔文佳

长安街知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8 03:05 , Processed in 0.0182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