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年轻人流行“结婚登报”,咋回事?

已有 44 次阅读2023-7-20 10:41 |系统分类:时政

年轻人流行“结婚登报”,咋回事?

文 | 阿晖今年结婚流行什么?可能你根本想不到,就是登报“官宣”。

最近,在95后、00后青年中悄然掀起了一阵“结婚登报”的热潮,“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之类的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

在网上搜索,可以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祝福。

不少人晒出结婚登报启事。图源:小红书

不少人晒出结婚登报启事。图源:小红书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多家官方纸质媒体都可以提供该服务,根据字数多少、版面大小,刊登费用在百多元到上万元不等,经审核完成即可登报。

据报道,来自河北省的一对新人在《中华工商时报》登报,只花了180元。《深圳晚报》7月推出的相关服务显示,“结婚启事”价格从199元到整版封面199999元不等。该服务一推出,当天就接到了800多人次的咨询,不到3天时间,已经有30多位年轻人下单,还有人提前预约了明年的报纸版面。

上海的章女士也晒出与丈夫王先生花了265元刊登在报纸上的结婚启事:“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白底红字,非常醒目。她表示,自己和丈夫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一形式,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而且可以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新人们都希望人人皆知,天下同喜。报纸上的“结婚启事”,不仅是最具权威的“官宣”,也是向城市和社会所有人发出去的一份喜柬。预算小的,可以用短短几行字告诉大家,有经济实力的伉俪也可以不惜重金刊登整版结婚志庆广告。

虽然在报上刊登“结婚启事”并不能代替向亲友发送婚庆请柬,但是对新人们来说,具有刻骨铭心的纪念意义,拥有珍贵的收藏价值。一片可能只有火柴盒大小的广告,就像一个“鉴证”和“公证”,记载了两个人的牵手,蕴含着两个人必须相互忠诚、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承诺。国家正规出版的新闻报纸的官方性和权威性,也将这件人生喜事的仪式感拉满。

小小结婚启事对新人们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图源:看看新闻

小小结婚启事对新人们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图源:看看新闻

相比传统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亲朋好友集聚一堂,一醉方休的结婚仪式,当下的这股“结婚登报潮”的流行,无疑让新人们的结婚更“花式”,更浪漫与时髦。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种轮回,结婚登报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复古”的浪漫。说起来,结婚登报不是95后、00后的专利,这形式很有年代感,能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时候的人结婚喜欢登报,交友也要登报,就连离婚也会登报。

大约一百年前,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当时,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于是,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日后可以作为凭证;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当时,接受过西式教育思想开明、家境富裕、人脉广的人家一般会选择这种方式,名人的分分合合都在那一则启事中。一百年前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一到两条这类启事,成为报纸的一个利润来源。

有意思的是,在报上的订婚启事比结婚启事还要多。今天订婚早已不是结婚前的必经程序,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在大约一百年前的人的生活中,订婚非常受重视,是男女婚娶的一个“硬性流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百年前盛行同居和结束同居广告,其开放程度让现代人也只能仰望。当时有不少青年,厌烦婚姻的繁文缛节,只在报纸上刊登一个“同居”启事,便算结婚了。过几年,双方产生嫌隙,又登报“结束同居”。同居、结束同居广告与结婚广告,杂然并陈,蔚为大观。

大约一百年前报纸上的订婚结婚启事。图源:网络

大约一百年前报纸上的订婚结婚启事。图源:网络

2013年,上海图书馆曾利用馆藏资源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了1946年11月刊登在《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重拾了两位老人和家人多年的回忆,一度传为佳话,受到广大网友粉丝的赞誉。

上海图书馆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的《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图源:上海图书馆信使

上海图书馆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的《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图源:上海图书馆信使

所以说,今天结婚登报在年轻人群体重新风靡,它更像是纸质版的官宣朋友圈,远比电子版的TXT、JPG更为厚重。试想一下,几十年后,当两位老人再拿起那张泛黄的结婚报纸,当年的那些心悸、甜蜜、浪漫、骄傲……就像钻石一样,在记忆里闪光。

新民周刊


00后的结婚仪式感,只需几百块

如今很多“官宣”、婚礼等仪式都变成流水线式的走过场,新人在这些场合里往往变成“没有感情的表演者”,真实的感受和表达反而被遮蔽了。

作者 | 良豪

编辑 | 王中中

题图 | 《我们结婚吧!》

如何让自己的领证环节脱颖而出?这届年轻人给出了四个字:结婚登报。

“今天我们正式结婚,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决定登报公告,以示亲友!”

前段时间,有00后女生晒出与伴侣领证,同时还晒出了在当地一份都市报公告栏上刊登的结婚启事,引发人们关注。更有一对四川的新婚夫妇在夏至日(6月21日)当天登报结婚,寓意与北半球一起日久天长。

讲的就是一个脱颖而出。(图/小红书截图)

网友们一边祝福,一边惊奇不已——“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这种别具一格的“官宣”,让不少已经选好吉日准备领证的准新人跃跃欲试,也让不少渴望寻找爱情的单身朋友们隔着屏幕感受到了新人的彼此珍重:“我又开始相信爱情了。”

“纸质的浪漫”,

百元就能拥有

打开社交平台,登报结婚的新玩法早已在95后、00后年轻人群体里流行开来。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更有年轻人将这份喜讯带出国门,在国外的报纸上用中文刊登。

在报纸版面里,这些启事只有豆腐块般大小,如果不是特别留意也许很难发现。

公告行文内容也基本一致:“×××先生与×××女士在×年×月×日正式结为夫妇,特此公告,敬告亲友,亦作留念。”

偶有结婚启事,会在文末加注美好的期许:“愿赤绳系定,白头永偕。”“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结婚启事在报纸上一般只有豆腐块般大小,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图/小红书截图)

尽管字数并不多、版面很不显眼,这种既复古又新颖的玩法,仍让很多人倍感羡慕,又想跃跃欲试。

有网友在评论区下方留言求攻略,随即便有人支招,某某某电商平台,能够自助登报,不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地方的各种报刊,“最便宜一百块就能登报”。

不同报刊种类和所在城市的价格不尽相同。(图/某自助登报小程序截图)

除了电商软件,也有相关服务的小程序。按照其给定的模板填写信息后,选择刊登时间、次数,还能拿到当天出版的报纸留作纪念。“负责登版的编辑还会帮忙审核文字,甚至还能润色内容,这比自己写请帖还要担心写错字省时多了。”

这也让不少传统纸质媒体找到了流量密码。话题登上热搜之后,有不少纸媒在公众号上转载话题文章,顺便附上了登报流程。有的报纸甚至开设了“真情告白”的启事专栏,专门给闻讯而来的年轻新婚夫妇留下“宝座”,刊登他们的喜事。

甚至已经有准新人预订好报纸上明年的版位了。(图/《深圳晚报》)

结婚登报这回事,

大有内涵

“结婚登报”成为热搜话题之后,有人翻找出了一篇十年前的新闻:

一位上海网友发文求助,试图寻找外公外婆刊登在报纸上的结婚启事。网友们转发接力,最终在上海图书馆的帮助下,这对老夫妻找到了当年喜结连理的印证——一份刊登在1945年11月26日《和平日报》上海版头版的结婚启事。

似乎潮流是个轮回,今天95后、00后年轻人争相登报结婚,早在数十年前的民国,就被当时的年轻人追捧。

早在民国时代,结婚登报就格外流行。(图/上海图书馆《和平日报》)

有专门研究婚俗文证的博物馆展出了一份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的报纸,其中一则结婚启事登在了头版,这样写道:“陆泉新、梁含英订婚启示:兹承高林氏、刘安生两位先生介绍并征得双方家长同意,谨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订婚,时值非常,一切从简,特此敬告亲友。”

毕竟当年报纸是最有力的传播工具,在报纸上刊登结婚(或者订婚)启事相当于今天在微博或朋友圈里晒图“官宣”领证,将自己的人生大事昭告天下,自然广受新人喜爱。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开明、经济优渥、社会关系比较广泛的新人和双方家庭来说,登报声明结婚更是必不可少的嫁娶环节。

看上去是时髦玩法,但实际上在报章上刊登声明已经结婚,是当年的风流人士学习基督教的传统。曾经新人在基督教堂结婚必须申请一份“结婚声明”(banns of marriage),除了需要记载新婚夫妇的姓名,还需要三位见证人当场签字作证。

今天流行的“结婚声明”,最早起源于基督教传统。(图/图虫创意)

在法律尚未健全的年代,这纸“结婚声明”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既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能防止骗婚、逼婚的现象。到了后来,系统化的法律取代了宗教仪式,结婚声明则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既可以用来知会远近亲友,也能够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那些“想要大声宣布”的事

其实,不只婚姻大事,出生、满月、生日、升学、毕业……只要是人生旅途中有机会经历的重要喜事,都能够出现在报纸上,将喜悦向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人分享。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里晒出了一份20年前的报纸,报纸里刊登了一则她和龙凤胎哥哥满周岁的生日启事,当年由爷爷代表全家人登在报纸上,向亲朋好友告知喜讯。后来兄妹二人每年生日,家里人都会将这则生日启事拎出来重温,尽管报纸经过岁月洗礼早已泛黄,但仍然让人倍感温馨。

每年兄妹二人生日,家里人都会把这份报纸拎出来重温。(图/小红书截图)

“在报纸上登个报宣布自己和心爱之人正式结为夫妻,这比单纯发条朋友圈有意思多了,也更加充满真情实意。”有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的年轻人谈及感受时这样说道。

讨论区里,有已经结了婚的年轻人坦言,正是因为夫妻二人对复杂且趋于流水线式的婚俗仪式感到厌烦,所以才选择不举办婚礼;结婚过后,又很想补回“官宣”带来的那种仪式感,但又不愿意发朋友圈,于是盘算在结婚周年的时候登一则启事,重新“官宣”一回。

一个难以回避的现象是,如今很多“官宣”、婚礼等仪式都变成流水线式的走过场,新人在这些场合里往往变成“没有感情的表演者”,真实的感受和表达反而被遮蔽了。

另一方面,今天人人都在用的很多线上熟人社交平台,不再是年轻人过去青睐的那个想说就说的“电子树洞”。当微信变成工作的一部分,朋友圈变成发广告攒KPI的工具,原本是“熟人社交”专用的朋友圈变成一个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名利场”。“三天可见”“设置分组”“睡醒即删”,成了不少困在微信里的年轻人逃离现实的有效方式。

互联网时代,谁都离不开手里的手机来维系社交。(图/图虫创意)

在沉闷无趣、关系冗杂的线上社交面前,与其在朋友圈里绞尽脑汁地斟酌用词,倒不如将最纯粹的真情实意转换为印在报纸上的铅字,公开发行,让更多人见证自己人生旅途里的幸福。报纸印刷的味道、质感和触感,以及那段借报纸唤醒的幸福回忆,远比储存在电子设备里的TXT、JPG厚重多了。

试想一下,几十年后,再拿起那张泛黄的结婚报纸,那些关于爱情的悸动让人历久弥新。用一位新人的话来说,便更加让人直呼浪漫不死:“一百年后,也有人读到我们的爱情,这段婚姻才更有意义。”

这样来看,结婚登报更多了一份浪漫的意义。(图/微博截图)

毕竟伴侣之间的真实爱意,繁文缛节的婚礼流程无法复制,过于厚重的彩礼绑定不了。与其说这届年轻人更懂浪漫,不如说他们更懂纯粹和真情实意。

新周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7 10:44 , Processed in 0.0201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