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总是抬杠”会使人变笨,研究发现,说话方式会改变我们的大脑

已有 87 次阅读2023-7-17 06:30 |系统分类:时政

“总是抬杠”会使人变笨,研究发现,说话方式会改变我们的大脑

撰文 / 卢舫

专业支持 / Wany

编辑 / KY主创们

你相信吗?只要改变你说话的方式和用语,就能改变你整个人的状态、心情、思维方式,甚至外表。我们的自我,被我们使用的每一个字塑造着。

这件事在我的一位朋友身上似乎得到了验证。他原本是个充满戾气,容易急躁、愤慨的人,对应到平日的说话方式上体现为极端、刻薄的发言,特别爱否定和质疑别人。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与他多做交流,刻意保持距离。

但最近和他的一次巧遇,短暂的聊天中我却发现他整个人都变了,一改过去的愤世嫉俗,变得平和、温柔了许多,状态特别好。我问他:你给人的感觉和以前大不一样,少了许多焦虑感,充满积极的正能量,是不是经历了什么特别的事?

没想到他告诉我说:「你没发现吗?我改变了我说话的方式。

就是在我说话时留留神,有意地让用语和立场不再像以前那么激烈、紧绷。慢慢地尝试下来,发现的确能改变状态,效果还挺明显。」

这事儿真的靠谱吗?我们说的话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的?

你说的每个字都正在改变你的大脑?

研究说:是真的。

首先,从物理上来说,我们说的话,会影响大脑神经的发展。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研究,就展示了「关于疼痛的词语」是如何让人的大脑对疼痛变得更敏感的。

在这项研究中,16名健康的受试者使用关于疼痛的词语,结果发现,受试者们大脑中与疼痛感知相关的区域会同时被激活(Richter et al., 2010)。

事实上,即使在没有遭遇外部伤害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仍然可以感受到疼痛,尽管这些感知往往轻微得不会被发现。看来,使用疼痛相关的词语,就是其中一种可以引起这种「轻微的疼痛」的原因。

而如果我们长期使用与疼痛相关的词语,大脑内与疼痛相关的区域就会长期被激活,最终导致疼痛信号会被过分放大和敏感化,一些非痛觉刺激可能也会因此疼痛,这被称为「疼痛增强和过敏」。

该研究同时还让受试者使用其他类型的词语,其中,当受试者使用偏向消极意义的词语时,研究者发现ta们的大脑中会释放与压力和焦虑相关激素。

碰巧,有另一项研究更具体地证实了这一点。这项研究得出结论,当我们脑海里出现消极的词语和概念时,大脑恐惧中心(杏仁核)就开始变得活跃,导致产生压力的激素充斥我们的大脑。这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会中断大脑的逻辑和推理过程,并抑制正常功能(Newberg, & Waldman, 2012)。

简单来说呢,就是,消极的词语会让大脑变笨。并且,还可能一笨笨一天。研究显示,这些影响可以持续26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所以,

有某些说话习惯的朋友们要注意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说话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和思维,那就是时候来更具体看看,一些比较经典的说话习惯,是怎么改变人的了。

「抬杠」

对于这个事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特别是网络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见这样的人。

抬杠也可以叫做反对型谈话风格(oppositional conversation style,OCS。顾名思义,就是无论说什么,抬杠的人首先想的都是「我来看看有什么点可以用来反驳你」。即使很普通的一句话,ta们也致力于没有争论点也要创造争论点(Gillette, 2023)。

长期抬杠,首先会让人每天活在「质疑对方」的日子里,因此习惯了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保持不相信的态度。因为没什么值得相信的,于是人会对生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所以,抬杠者往往比其他人更焦虑、甚至更空虚。

而且,因为长期使用「竞争」和「挑战」的话语,大脑很容易在抬杠时进入「战斗」状态,正如前文所言,思维和逻辑能力会在此时受到压抑。这意味着,无理地抬杠久了,会让人大脑受损。

遇到杠精怎么办?6招教你反杀,快回复关键词「杠精」看看是哪6招吧。

「反问」

把「原来你不知道」说成「这你都不知道吗」、把「我觉得不够好」说成「难道你觉得这够好了吗」、把「你可以自己弄」说成「你不会自己弄吗」......这就是不在话里带刺就不舒服的反问者。

每一次反问,其实我们的大脑都会经历一次判断:「ta和我想的不一样,真烦」。本质上,反问生于对他人意志和自己统一的期待、甚至强迫。

习惯使用反问句的人在重复反问的逻辑后,其自恋和控制欲,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而且,在反问时,思维会默认周遭环境和人无法匹配自己的意愿,并对这种感觉加上了「消极」的标签。所以,反问句用多了,人通常不仅会攻击到对方,其实自己也会觉得生活哪哪都不顺心,因此,焦虑感会增加,幸福度则会不断降低。

「应该」

这里指的「应该」,是「should」,而不是「maybe」。

试想一下,当我们说「应该....」时,大脑里是否就只剩下一个选项了?

比如,高考就应该考到650分以上、我就应该长得像吴彦祖、你应该爱我、这个世界应该更和平....

「应该」指向的是一种行为定势,无论是对自己说、还是对别人说,都会让自己默认这个世界的选项和自由度缩窄,只剩下「应该」后面跟着的东西。这会导致人价值观的单一和单调,同时也增加了当「应该的东西」无法实现时感到失落的风险。

就像,沙德·赫尔姆斯泰特博士在他的著作《自言自语时该说些什么》中说到,当我们告诉自己“应该”做某事时,我们就在隐含地强化了我们没有这样做的想法(Helmstetter, 1990)。

「随便说说」

许多人会在说完一句话后加上一句「我随便说的」、「我也不确定」、「你别往心里去」.....如果非常偶尔地这么说,这可能确实是一种谦虚。

但如果一个人总是习惯这么说,事实上,大脑会被这种「时刻留余地」的表达形式规训,人会慢慢默认自己似乎从来不需要负多大的责任(Fletcher, 2023),因此,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变得更软弱、更没有担当。

同时,「随便说说」会大大削弱一个人表达时的力量感。试想一下,无论你前面说了什么,一旦在最后加一句「我说说而已」,是不是整段话都显得软了下来?既然,表达本身就是我们建构自我认知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是可以从表达中获得自信心的反哺的。

而「随便说说」,就是阻碍我们从表达中获得自信心和气场的一道坎。

想要好好说话,

其实就是多说「好话」

好啦,既然我们说了那么多说话能改变内心的理论和例子,我们能怎么样利用这个事实,来让自己的内心和大脑都变得更好些呢?

1.多说积极的「谎话」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挑战感到没有信心和把握时,会用一种「我可以」、「我一定能做到」等类似“自我欺骗”的谎话来「鼓励」自己。而研究证明,这种 「Fake it until make it——假装可以做到直到真的做到」的心理策略真的有用。

因为当我们使用积极的词语时,可以通过增强认知推理和强化额叶区域来改变大脑的功能。多使用积极的词语可以启动大脑的动机中心,推动它们采取行动(Newberg & Waldman, 2012)。并且,你专注于积极话语的时间越长,这些对大脑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同时,积极的“谎话”,不仅能帮助我们自身Make it,也能帮助身边人Make it。

研究人员举了个例子,运动员受伤时往往因为恐惧伤病而无法发挥正常状态,但经过队友鼓励后,他们的恐惧明显降低,发挥出来的状态明显更好(Jaffri & Saliba, 2021)。

这是因为积极的语言刺激催产素的产生,这是一种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通过激活前额皮质中的网络来提高我们沟通、合作和信任他人的能力(Glaser, 2014)。

2.多说「我要」来替代「我应该」

当然,这不是说只能在这两个词之间代替。而是说,我们应该用「主动选择和追求」的话语,取代「标准性、规则性」的话语。

前文已经提到,像「应该」这样的话语,常常会导致人价值观的单一和单调,并且需要面对「应该的事情」无法实现后的失落与自我怀疑。

而「我要」首先可以打破这种价值的单一,我要这个、我也可以要那个、我还可以要另一个,其次,「我要」是一种展望性思维向行动性思维的转向。

举个例子,当我说「我要考100分」而我没考到时,这只是一个行为上的失败,仅此而已。但假如我说「我应该考100分」却没考到时,这除了是一种挑战失败,还多了一层「我没有符合标准」的挫败感。

3.多说真诚的「赞美」,对自己也对他人

赞美会激活大脑中的奖赏机制,让人们感到愉悦和享受。生活中,多夸夸自己,既能提升自信、行动力、培养积极心态,也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积极的自我形象,进而影响我们在人际互动等各方面的表现。

与此同时,不论在哪种人际互动中,如果赞美能够被传递,即使是通过口头的表达和回应,也都会变成一种“良性压力”,迅速增强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并构建起亲密感。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要想让赞美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建议尽量将每一次赞美聚焦在我们某个具体的表现、能力、态度或特质上,这会促进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价值更加确信。

4.多说「观察」和「感受」,抱着探讨的心态来沟通

有些人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想法被接收。其实,抱着这个态度,很容易就会极端化成攻击、质疑一切不理解自己、不认同自己的人,又或者为自己的想法始终无人共鸣而感到失落、委屈。

事实上,人类发明语言最初就是为了合作,而非为了表达自身。所以,建议带着「观察」、「探讨」和「理解」的视角去说话,把攻击性的话语换成正向的、探讨性的话语,比如 ——

把「不不不,你说的不对」改成「我不太认同,不过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把「这你都不知道」改成「我跟你解释一下」

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改成「我想知道你的想法是什么」

......

这样,你可以更客观、真实地了解对方的反馈和想法,这其实也是梳理自身观点和想法的好机会;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隔阂。

而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也会随着用语的平和和开放,有机会变成一个更温柔、包容、平稳的人。

KnowYourself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5 14:09 , Processed in 0.020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