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张雪峰自曝过度劳累被强制住院,网友:就是这家伙不建议学医

已有 67 次阅读2023-6-28 07:30 |系统分类:时政

张雪峰自曝过度劳累被强制住院,网友:就是这家伙不建议学医

6月24日晚,峰学蔚来创始人、知名升学规划博主张雪峰在个人社交平台表示,因为过度劳累、胸闷心悸,被医院收治强制住院。

QQ图片20230625105700.png

张雪峰自曝过度劳累住院(图源:个人微博)

图片显示,张雪峰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已经挂上了吊瓶,看上去精神状态欠佳。有网友表示,“这志愿填报刚要开始……”还有网友表示,看清楚了,就是这家伙不建议学医的。

记者搜索发现,网友的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张雪峰在不少讲座或直播里,发表过不建议学医的观点,他还特别不建议农村孩子学医。

QQ图片20230625111518.png

相关视频截图

网上有一段名为《张雪峰:我为什么不推荐你学临床医学?》的视频中,张雪峰称,临床医学的坏处就是成长时间太长,孩子可能要经历的磨难特别多,真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他还称,你要是学医,整个的周期最起码是10年起,我这跟你说的是一切顺利。

据了解,张雪峰因为语言接地气,“敢说真话”而受到网友追捧。此前,他称“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结果引发网络争议,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师也发文评论。

他是因“新闻学”争论精神压力过大,还是因为近期高考结束后咨询量过多而劳累住院?目前不得而知。

“看清楚了,就是这家伙不建议学医的”的评论后面,不少网友澄清说,张雪峰老师是不建议困难家庭的孩子选择学医。

QQ图片20230625110147.png

网友评论

针对“新闻学”的争论,6月20日,张雪峰在直播中表示,专业的好坏是相对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个人情况去匹配,“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一个专业对一个人好或者不好,好是一个相对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至于医学专业是否值得学习,6月21日澎湃新闻报道,一位医生表示,在大医院和小医院的医生,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医生和初级医生,他们的工作天差地别,收入和社会地位落差巨大。所以,学医要么就不学,要么就一开始就起点高、学校好,30岁之前完全不考虑赚钱的事,那么从长远看确实是很好的职业。

另有专家表示,“热门”“冷门”专业,既不绝对,更无优劣。所谓“热门”专业,仅体现的是在一段时间内,该专业人才因为需求量大,而造成一时走俏的态势。如果大家都盲目挤报“热门”,忽略“冷门”,最后“热门”“冷门”就会转换。
 极目新闻


张雪峰的话,戳了多少中国人的肺管子?

争议中的张雪峰住院了。

在宣布这条消息时,张雪峰还提到,自己会关闭评论一段时间。

除了调理身体之外,这次住院,也可以让他暂时远离舆论的风波——这位网红名师最近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关于他的争议声浪越来越大。

作为“教育网红”张雪峰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高考生提供志愿规划。

每年志愿填报季,张雪峰都会有一些出圈言论,但今年的争议似乎格外大。

争议起源于他对新闻学专业的一次点评。

某次直播中,张雪峰连线到一位高分考生的家长,考生是理科生,当年高考分数是590分,孩子想要报考新闻专业,家长却拿不定主意。

张雪峰当场给出了一句断言:“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如果孩子一定要报新闻怎么办?

“把他打晕。”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言论引起了大量的反驳。第一波浪,当然就是来自高校新闻专业的从业者。

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教授纷纷提出反驳。重庆大学新闻系教授张小强更是称张雪峰误导公众、害人不浅。

很多人挖出张雪峰之前的言论,发现医学专业也在不建议报考之列,所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于是反唇相讥:不建议报考医学专业,你住院了还不是得医生给你看病?

但是在评论区,支持张雪峰的网友还是占据了大多数。

支持者普遍认为,张雪峰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提供了更务实的职业规划路径,“越是遭到社会的毒打,越觉得张雪峰说得对。”

普通孩子,输在报志愿起跑线上

张雪峰之所以能成为焦点人物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很多人回看自己在那个18岁报志愿夏天的选择,都很难不感到遗憾。

好一点的,知道能踩热门、避天坑;任性的,自己喜欢什么学什么;完全不知道的,看着哪些名字高大上,就塞进了自己未来的人生里。

而实际上,填报志愿从来都不只是填报志愿这么简单,对于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来说,填报志愿拼的不只是成绩,而是视野,也是整个家庭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掌控。

有网友分享过自己高考填志愿的故事。

他出生在农村,父母目不识丁。第一次高考填志愿时,父母给不出任何建议,家里也没有电脑,查不到想要的信息。

胡乱填写一通,最后把自己交给了复读班。

第二次高考,父亲低声下气地向别人求助,一个一个给认识的人打电话,求助无果,令全家人都感到沮丧。

父亲的窘迫,戳破了少年的自尊心,父亲明明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求助于人,但却忍不住要对他发脾气。

手中没有资源的人,每迈出一步,就是如此艰难。

他只能恨自己没有异禀的天赋,不能成为寒门状元,直接进入清华北大;

也恨家庭的局限,没有电脑、没有能够提供帮助的亲人和朋友,报志愿根本无法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这样的故事虽然比较极端,但显然并不是孤例,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填志愿就是如此艰难。

备战高考时,他们努力学习,甘愿被调侃一句小镇做题家,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有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内驱力;

但等到填报志愿时,靠的却不是埋头读书,而是对信息的掌握,和对未来人生的设计能力。

高考是公平的,但信息差不是。

对于他们来说,找到靠谱的人分析,什么学校更好,哪些专业更容易就业,哪些地方的211比哪些地方的985还要好,哪里看似不行但未来一定是一座蓝海,这样的信息,几乎是一种刚需。

而中产或者中产以上,拥有大多数资源和眼界的另一批18岁孩子,则根本不需要这种志愿填报指导。

他们不会有没笔记本电脑的苦恼,早就有各方认识的人走上社会各方通路。

吊打本科生的小学生简历是:学了6年网球,考过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九级,获得了美国数学大联盟一等奖。

是他们在北极科考的时候,已经遇上了一些小学生的毕业旅行了……

在你还没有世界观的时候,有人已经观遍了世界。

张雪峰这样人存在的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对认知鸿沟的一种急速填补。

“谨慎学医,因为医学35岁以后才能出成绩,但是越老越吃香。”

“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工程是两个门类,名字相近,但有的单位就要计算机。”

“金融行业及其吃人脉,和你大学学的好不好未必成正比,别觉得学了它就能改变命运。”

张雪峰们将更大的世界的运行规则,拉到那些稚嫩、天真的18岁孩子面前,掰开揉碎,告诉普通人人生的最优解。

张雪峰能火,倒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深的学问,是因为有太多普通家庭出生的小孩,太需要身边有一个像张雪峰一样的人。

张雪峰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在某种程度上,张雪峰的确打破了普通人对一些职业的迷思和信息壁垒。

在张雪峰的直播间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要不要学××”,来咨询的家长普遍有一个最朴素的诉求:毕业后好找工作。

家长们之所以到张雪峰的直播间去咨询,是因为他们对于究竟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几乎毫无概念。

“听说”是他们的口头禅。

听说某某专业就业好,听说某某专业收入高,听说某某大学的社会认可度比较高……

但是,家长以为的“好找工作”的选择,可能全是错的。

在张雪峰的直播间,医学就是一个提及频率相当高的专业。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医生是一个工作稳定,收入与社会地位双高,而且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让孩子去学医,是很多家长都动过的念头。张雪峰的直播间甚至出现过这样的家长:想让孩子去学医,这样“以后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得来求我”。

显然,这样的家长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现状相当不了解。

张雪峰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讲清楚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真实现状,帮助学生,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学生 ,更好地进行决策。

说回学医这个问题,其实张雪峰的观点很清楚,医生的确是个很好的职业,但是对于农村家庭,或者家境一般的孩子来说,要谨慎考虑。

因为,医学,尤其是临床,时间长,耗费高。

选择医学的学生,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规培、熬资历的阶段,才能成为一个收入水平比较理想的医生。由于医院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相比起其他本科毕业就可以工作的专业,临床方向要一直读到博士,才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 某医疗机构发布的医生收入状况统计

〓 某医疗机构发布的医生收入状况统计

在此之前,医学生的收入状况会长期处于不太理想的水平。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一直“卷”到最后,即使中途转行,医学专业的选择面也很窄。

张雪峰的这些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医生的认可。微博博主@庄时利和 医生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如果你需要一份在读完大学之后就能立马有不错收入的工作,减轻家里负担,那我觉得你学医要慎重。

在医疗行业,这些信息并不是秘密。但是在报考志愿这个时间节点,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家长,真的对此一无所知。当中途想要退出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沉没成本。

〓 临床医学是一个相当内卷的专业

〓 临床医学是一个相当内卷的专业

这种选择,与理想主义无关,完全是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的决策失误。

张雪峰对于新闻专业的争议观点,出发点同样基于就业形势。不建议报考新闻的原因很简单:毕业找不到工作。

反驳张雪峰的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小强,认为新闻依然是个不错的专业,理由是就业面非常广泛。比如他手下的学生,很多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包括公务员、车企、游戏公司、高校等等……

〓 张小强社交媒体截图

〓 张小强社交媒体截图

但是这些岗位和新闻专业并没有什么相关性。这说明,即使是重庆大学这样的985院校新闻系,大多数学生也并没有从事媒体行业。

教授们信心满满的同时,那些真正在媒体行业从业的老兵,反而对本行业的就业状况忧心忡忡。

大多数人并不是六神磊磊的堂妹,家里也没有新华社时政记者出身的堂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信了那些“新闻行业前途依然大好”的说法,恐怕四年后新闻专业又会多出一个“劝退侠”。

如果你一开始就决定要靠公务员,比起学新闻,学中文能报的岗位多多了。

如张雪峰所说:“越是底层的家庭,孩子的试错机会就越少,所以选专业要格外慎重。”

除了六便士,还有月亮

有句话叫“银河系里无正解”。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张雪峰们以工作和赚钱为尺度,以未来发展为方向,给出世俗意义上“性价比高”的建议。

他提出的“文科选学校,理科选专业”,“有时候城市比学校更重要”,这些观点在大方向上,都是公认的更优选择。

对于想要通过上大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自食其力养活自己,或者希望通过读书、工作改变命运的人来说,非常实用。

但原则上与理性上的“正确”,放在每个个体身上,则未必全部正确。

有人想要通过读书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也有人希望上大学能够尽可能获得作为人的精神享受,尽力延伸生命的长度和广度。

或许还有人记得,三年前,湖南留守儿童钟芳蓉以全省前4的好成绩,考上北大考古系。

如果按照张雪峰老师的标准,或者站在世俗化的角度考量,这或许并不算一个好选项。

留守儿童,家境算不得好,能给她提供的帮助少,她原本有机会光耀门楣,改变一切。

而每一次这样家境并不算优越,但又选择“不赚钱”专业的人,都会招来外界的质疑。

但是在有最大程度选择的前提下,她轻轻掠过容易就业的、热门的、最好考公的、有钱途的,高度市场化的种种选项。

最后,稳稳落在所谓“冷门”的那一朵名为“考古系”的花上。

面对众多网友的不解,钟芳容只是淡然,“从小就喜欢”。

钟同学从小就喜欢樊锦诗,向往敦煌,考古学是她梦寐以求之地。

她怀抱着极其诚挚的热爱,终于来到了亚洲最顶尖学府,能够叩响最高学术殿堂的大门——人类终其一生,活的不就是这一瞬吗?

至于未来就业,她说自己曾经认真考虑过未来,想当老师,或者在博物馆工作;

她的父亲也同样认可,“我认为孩子做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说白了,毕业挣钱,年薪,社会排序都很重要,但是个人兴趣和选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世界想让她拥有的生活,与唯爱敦煌一捧沙的她何干?

和钟同学一样的还有太多太多的人。

或许在高考成绩揭晓,需要报志愿的那些时间里,我们都可以有更实用的选项。

但是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未来的图景的时候,总会不甘心——

选了某个专业,或许会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或许生活更稳定,或许未来更有保证;

但因为有了更热爱的选项,那就绝对无法背叛自己的内心,以别人的期待过完一生。

于是,尽情跑入另一片旷野。

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就有那样的人。

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排序。

张雪峰们的话未必适用于所有人的所有情况,但一定有人通过他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每个人都看着脚下的六便士,但也别嘲笑有人想要仰头看月亮。

而无论何种家庭出生,也都有观赏月亮的资格。

作者|杜都督 王动 编辑|米利暗

凤凰周刊


涌入张雪峰直播间的人,想寻找什么?

6月24日,张雪峰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则信息:“因为过度劳累,胸闷心悸,大晚上的被医院收治强制住院了。”

处于风口浪尖的网红名师暂时离开了舆论场,但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焦灼并没有停止。

一个个高考考生家庭,在高考结束后,都将进入一场并不比考试本身更容易的“信息战”。关于升学、就业、人生规划的诸多焦虑,都在这样一个时刻集中爆发。

尽管“张雪峰式”填报志愿的逻辑和方法论,难以获得主流视角下的社会认可,但他的存在并非偶然。数百万人竞争的高考,被许多人视为改变命运的机会。人们耻于宣之于口却又真实存在的实用主义逻辑与功利取向的欲望,在直播间里悉数呈现。

也正因如此,号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洞察人性的幽微,在直播间打造出为诸多人指点迷津的氛围,获得火热的追捧。

我们在张雪峰的直播间里,找到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填志愿是一场“自己不懂、也没人教”但又绝对不能落后于人的另一场大考。困惑与迷茫令他们宿命般地点进了直播间,希冀从中获得一条普通人能走得通的人生之路。

火爆的直播间

网络上流传的一则视频里,张雪峰举着话筒演讲,以他一贯激情的状态号称“志愿填好了,能够弥补50分的差距”。随后,他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选择合适的专业,少考50分的人在毕业后能与分数高出50到100分的同龄人获得同样的工作机会。

这段话基本上解释了张雪峰火爆的原因。在他的填报逻辑里,从志愿出发,略去学习过程、性格成长、能力发展等诸多环节,直奔主题——工作,或者再直白一些,挣钱。

从5月开始,他的直播间就不断有人涌入,急切地想要通过填报志愿,求得一个人生的最优解。

大多数时候,张雪峰像一台人形大数据机器,你输入孩子的地域、成绩、选科和基础的兴趣方向,他问几个简单的排除法问题,就能够导向一所或几所高校和专业,并且顺带告诉你将来的就业方向、薪资水平以及是否需要考研。

诸多直播间连线的片段,被剪辑成短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除了引发争议的“孩子想报新闻把他打晕”之外,还有类似“家里没有企业要管理的别报管理”“家里没有资源的别报金融”“想上外交学院将来当外交官?天黑了适合做梦”等诸多“名场面”。

尽管这些言论看似荒诞不经,但不乏有人对张老师的直播间趋之若鹜。对许多填报志愿能力近乎为零的家长来说,张雪峰的直播间,是他们可触及的信息资源极限。

38岁的刈水人在直播间评论区提问:“孩子只考了400分,怎么选才能上本科?”直播间的评论如奔涌潮水,他的留言很快沉底不见。但他并不气馁,在输入框重新键入相同的问题,再次一键发送,期待被选中答复。

“我们文化水平低,眼界太窄。张雪峰是在用他的认知给我们分析大学的情况,让我们有得选,而不是去上‘野鸡’大学。”刈水人说。

刈水人来自河南南阳,学校每年考上清北交复的学生数量是教育水平最直观的量化呈现。孩子所在的班级人数多,“老师更多帮好学生做志愿填报解答。”刈水人说。

他感到无措。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般,很难从老师那里获得太多建议。况且,学校的老师终究不是专业研究全国高校及志愿填报的研究者,他们能提供的信息同样有限。

在张雪峰的直播间里,曾有一位甘肃省高中老师向他提问:在一所全年级300多人,只有10个人能上本科的学校,大部分孩子来自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如果有人只考了二本分数,是应该花高额的学费读本科,还是选择一所公办专科学校更合适?

张雪峰给他的答案是,如果是西北、东北地区的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一般,无法在将来通过考研在学业上自我超越。而相对来说,许多专科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在就业前景方面更广阔。

跟同龄人相比,方向明确的陕西考生周鸿伟从容不少。跟父母商量后,周鸿伟决定报考医科。一方面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人,另一方面家族中有亲戚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或许能帮忙指导。但他依旧会去张雪峰的直播间寻找更多信息。

从高一开始,周鸿伟就关注到张雪峰讲的高考志愿填报,觉得他讲得很“实在”。有一次在抖音平台看到有网友骂张雪峰,他气不过,回复道:“不找张雪峰咨询志愿填报,难道找你吗?”这条评论收获了近两百个点赞。

他确信,在张雪峰的直播间一定能挖到有效信息。比如以医科为例,张雪峰曾在直播中建议成绩只够二本的考生,在选择医科时尽量避免“临床医学”,而是要另辟蹊径选择“影像科”等医学技术学科,逻辑是:二本院校的临床医学生,比得过985/211等大学培养的临床医学学生吗?

周鸿伟觉得此话有理,高考成绩还没出分,全家就一致决定,如果上不了一本,“影像学”会成为首选。

缺失的信息来源

并非所有考生都像周鸿伟这样,在专业选择上早有准备。

河南考生林星感觉,自己是被突然踢上志愿填报“战场”的。新买的《河南招生之友》参考书厚厚一沓,面对海量的院校专业,她毫无头绪。

“高中三年从来没想过这些,书里面很多专业我听都没听说过,真的填不出。”林星说。她记得,高三课间老师偶尔会问:你以后想干什么。但林星时常要先把思绪从作业本里抽出来,然后再飘向更远处的“梦想”。大多数时候,没等思绪抵达,老师就紧皱眉头:算了别想了,还是先做作业吧。

林星听别人提到最多的专业,是近几年很热门的“计算机”,但这些专业是什么、要怎么学、毕业后能干什么?高考结束至今,林星每天都在各大短视频及咨询app之间反复切换。

起初,这些渠道有些帮助。林星记得张雪峰在直播间讲过,家庭条件普通的考生不要选择管理类专业,她便在志愿书上将这一栏划去。“生化环材”这4个所谓的“天坑”专业也被排除在外,随后是新闻学、汉语言文学……

但减法无法一直做,填报志愿时间节点在即,林星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张雪峰直播间这样的志愿填报规划服务成了“救命稻草”。

6月24日,有考生致电张雪峰的“峰学蔚来”机构咨询省内自主招生相关事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不再接受2023届(即今年)毕业的高考生。家长林彦初回忆,自己今年5月初就曾咨询过机构客服,“当时就被告知没有名额了。”

考生们退而求其次。找不到“张雪峰”本人,他的直播间跟评论区带来的集群效应,有时性价比也很高。

高考放榜后,林星在张雪峰的抖音评论区留言了自己的成绩跟需求。她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却没想到得到了几十个网友的关注跟回复。“他们给我推荐了院校跟专业,还帮我分析了这个专业就业的前景。我觉得那些网友也很真诚。而且这是不付费的,比外面的机构便宜不少。”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学生们消弭信息差的能力已经比上一辈强很多。但在欠发达地区,数字鸿沟依然横亘在城乡之间,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日益激烈的学历竞争以及瞬息万变的行业动向,常常难以抵达处于信息接收末端的考生们。

挣扎在信息差里的网友们互帮互助,是社交媒体评论区里的常态。有时候“张雪峰”似乎成了一个暗号,考生和家长们站在举起填报志愿的求助牌,就会有千万个“张雪峰”们前来引路。

来自福建的考生江齐钰在张雪峰的抖音粉丝群里学着把自己的成绩换算成去年高考的排名位次,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能够上目标院校的分数线。

网友提供的换算公式是:今年成绩全省排名/今年相邻分数线全省排名=去年成绩全省排名/去年相邻分数线全省排名。江齐钰无法判断这个方法是否靠谱,但她仍愿意尝试。

林星本来想报考师范类院校,打算将来当一名老师,但网上关于师范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有人说师范院校都趋向饱和,毕业后考教师编很难,就业困难。也有人说教师工作稳定,很适合女孩子。

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林星尝试搜集其他专业的信息,却“越看心越凉”。她无法理解:“怎么每个专业都有人跳出来说是坑?感觉多方了解下来,所有的专业都没什么出路。”

规划师成为一门生意

错综复杂的信息里,众多教育类网络意见领袖打着“专业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名头各执一词。究竟要相信谁,成了比填哪所院校哪个专业更难抉择的事。

6月23日,高考分数刚刚公布,上海的高中老师张瑶就接到一通电话。电话的那头是自己的好友杨柳,她是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孩子班级的家长群里有好几个家长在讨论要找专业的志愿填报规划师,你说我们要不要也花钱找一个问问意见?”

“志愿填报规划师”这个职业,张瑶早就听说过,但这是第一次有朋友向她提起。

她问朋友为什么会想买他们的服务,对面传来一声叹息,“填志愿太复杂了,我们都没有提前去了解,只知道一些皮毛,短时间内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填。我看他们对每个行业的动态都很了解……”

很快,杨柳又接连转发了好几条视频给张瑶。“你一会儿看看,他揭露了很多行业的潜规则,知道了这些行业隐形要求,孩子能少走不少弯路呢!”

6月28日,家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林星随父亲去了镇上的一家机构做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这是父亲的朋友推荐的,朋友的孩子也在这报了班,费用是1500元。

这个所谓的“机构”没有具体名字,地理位置较偏,是某居民小区内的一栋两层楼的建筑。装修也很简陋,除了方桌跟椅子,几乎没有其他设施。

“有点破,像是临时搭建出来的。”林星说。她早上6时抵达,机构里已人满为患。考生围坐在方桌四周,桌上摊满了各种参考资料,背着手站在一边的家长们把不足50平方米的房间围得水泄不通。

机构里分工明确:一楼的“助教姐姐”们会先接待考生及家长,根据高考成绩结合位次,协助他们先选出12个一本院校的志愿。每个助教对接4位考生,有时忙不过来,这让林星感到混乱。选完志愿后,考生方能上到二楼,这里有3位年纪看起来更大的老师,会再整体评估考生选出来的专业,并给出意见。

由于人数过多,林星花在排队上的时间,就抵得上第二轮分析咨询的时间。

南阳当天32摄氏度,房间里只有天花板的吊扇无力转动,林星觉得有些喘不过气。她还在队伍里发现了很多同校甚至同班的同学。直到下午2点,才结束了当天的志愿填报辅导。过两天,她还要再去选二本院校。

林星觉得,机构的老师确实会带着她仔细分析专业,也算有收获。但依然有很多地方令她感到不满意。比如,原先抵达时还是一对一服务,后面考生人数逐渐增加,助教就难以兼顾她的需求,分析时也没有那么专注投入。

林星参与高考填报志愿服务的现场(受访者供图)

根据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有关“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有关的企业超2600家。自2016年起,全国填报志愿相关企业数量逐年攀升,年增量在100家以上,近三年增速尤为迅猛。

其中,2021年国内相关机构增量超740家,为近十年来的高峰。

张雪峰创立的“苏州峰学蔚来教育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主要提供高一选科指导及高考填报志愿。另外,河北现有志愿填报相关企业1720余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远超排在第二的内蒙古自治区的6倍(约220余家),在全国行业内占比约64%。

目前,“峰学蔚来”App界面目前只显示两款低价咨询服务产品。但咨询“峰学蔚来知识店铺”客服后,对方介绍了张雪峰团队所提供的“梦想卡”服务,即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这是由张雪峰团队服务,张雪峰过审,但并不会由张老师亲自沟通。价格全国统一:高三9999元,非高三8999元。

能够获得张雪峰本人沟通的志愿填报服务则更加抢手,价格也更贵。目前,仅上海地区生源,张老师本人的名额已经排到了2025届考生。

报价前,客服首先会先询问考生所在城市,比如上海地区是5万。但在报出价格后,对方就迅速撤回了数字,并补充表示:“都会捐给希望工程。”

不同机构的收费标准也有很大出入。北京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高途高中)的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协议书显示,其服务价格为5980元,仅为普通批志愿填报咨询进行服务。高途高中客服王老师介绍,近几年,需要此类服务的考生家长数量逐年递增。

根据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全国填报志愿相关企业数量逐年攀升。图表制作:沈思怡

志愿规划的“失效时刻”

志愿填报规划师或许能在当下给一个看似合理的最优解,但谁人能超越时间,预判这个世界的未来走向?

现实往往要复杂得多。“高考结束只是人生的开始,漫长的人生当中充满着机遇和变数。”张瑶说。

来自江西的谢薇对这样的观点或许能有所理解,尽管她仍在张雪峰的直播间里为今年高考的妹妹打探消息。

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志愿填报,上一次是5年前,自己高考的时候。她称那是场志愿填报是“不幸中的万幸”——幸运是成功被省内的一所一本大学录取,代价是从第一志愿医科滑档调剂到张雪峰口中的“天坑”专业:环境科学。

然而,毕业一年后,她觉得这个所谓的“天坑”,好像也并没有张雪峰说得这么“坑”。比如她发现,虽然环境学本科出来就业确实很难,但在考公时,对应的岗位并不少。同时,因为大家都对环境学避之不及,导致报考同一岗位的人数相较热门专业岗位少了很多,竞争压力随之减小。“也算是一个优势。”

此外,谢薇察觉到,很多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出路,也并没有像网上说得那么铁板一块。比如她的某个高中同学,同样毕业于省内某一本大学的计算机系,就业后的薪资及工作,似乎还不如她这个“天坑”专业的毕业生。

尽管张雪峰式的志愿规划服务依旧火热,但对于在最后的抉择时刻,许多人依然会选择相信身边人的建议。

高考出分后,比一本线高了79分的周鸿伟决定报考省内某大学的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他打电话给学校招生办问过,知道这个专业未来要考研,学校每年的考研上线率超过50%。他还咨询了当骨科医生的三叔,对方表示,在西安,该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挺不错。

“虽然张雪峰讲得有道理,但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也不能全部照搬。还是以自身情况为主,多问问身边前辈的意见吧。”周鸿伟说。

作为张雪峰直播间的观众,上海考生家长徐慧记得,自己填报高考志愿时,最热门的莫过于外国语大学的小语种专业。毕竟在那个连讲英语都稀罕的年代,掌握流利的第二外语,大学时期就能出国,足以羡煞旁人。更不用说站在国家改革开放的风口上,外语人才紧缺,小语种成了探索未知蓝海的敲门砖。

但当年的她很难相信,20多年后,在帮女儿填报志愿时,小语种排在自己绝对不允许女儿填的专业最顶端。现代科技在语言翻译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徐慧觉得“被替代”的风险如悬在语言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如果女儿真的感兴趣,我会建议她将小语种作为辅修专业,外语可以是额外的技能,但绝不能是未来就业赖以生存的唯一技能。”徐慧说。

尽管张雪峰在直播间多次强调大学所选的专业与未来就业的强挂钩性。但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看似清晰志愿规划路径,常常遭遇“失效时刻”。

2018年,河南考生王莹莹报考了华东地区某所985大学的法语专业。4年后,她成了上海一所法国猎头企业的员工。她觉得很难形容自己目前的就业跟所学的专业,“说有关联吧,我实在想不通猎头跟小语种如何联系起来;你说没关系吧,这好歹是家法国企业,偶尔要讲法语。”

现在回看,她很确信自己在报考高考志愿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没考虑该专业在时代大背景下的供求关系,也没考虑未来是否要考研、出国,或是抓紧时间辅修一门其他专业。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王莹莹会填报会计或者法律等专业性强一些的专业。

不过,她并不后悔。“我不可能先拿到正确答案再去选择过什么生活。时代一直在变,没有永远的铁饭碗。谁也不知道这辈子会经历什么,真正永恒的抗风险的技能又是什么。“王莹莹说。

6月23日,上海高考分数放榜,徐慧的女儿考得很理想,能报考上海最顶尖的两所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志愿表上,女儿的第一志愿是“汉语言文学”。她知道网上关于这个专业的诸多负面评价,比如就业难,专业壁垒低,可能会被取代。

但她依然想坚定自己的选择。

“我承认自己年龄太小、人生阅历不够,会有人说我不懂这方面就业的苦,单凭热爱选专业,未来以后会吃亏。但我还是希望能对喜欢的东西进行深耕。”女孩说。

(应受访者要求,除徐慧外,皆为化名)

来源:上观新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8 19:18 , Processed in 0.0208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