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购物车里 藏着来自上海弄堂的100个愿望

已有 188 次阅读2022-5-13 16:18 |系统分类:时政

购物车里 藏着来自上海弄堂的100个愿望

五月的雾笼罩黄浦江,东方明珠仍然面目模糊。

疫情之中,每颗水珠都折射出不同的棱面,上海则成为反复书写的对象。

众多切面中,淘宝购物车,成为观察上海最真实的角度,那些难以送达的购物车中,藏着人们对生活中最真的心愿。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每天有600万上海人逛淘宝,大冰柜、手冲咖啡、琥珀里的花朵、错过许久的好书……

特殊时期,城市被按暂停,但心愿依旧。

5月8日,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发布,“淘宝式生活”即将回归,那些心愿,或已开始上路。

文 | 小北

编辑 | 卓然

南京西路的老式弄堂,狭长又潮湿,大厦的影子覆着砖石,有时热风会卷来游人的喧嚣,但已许久听不见了。

单阿姨守在弄堂口,偶尔会想念广场舞的探戈舞曲,想念年轻时的旗袍和烫发,青苔悄悄爬上路沿,无论如何,夏天还是来了。

单阿姨最新的身份是弄堂里的志愿者,她嗓门大,热心,眼里揉不得沙子,“爱管管闲事”。

上海管控后,她便穿上志愿者的黄马甲,脚步轻快穿梭弄堂,收发抗原检测盒。维持秩序从不靠扩音器。

她家对门租出去了,房客来来回回换了几波,年龄也越来越轻,单阿姨搭不上话。现在住的后生,只知道伊是外地人,在弄堂外美发店工作,美发店关门,就从没出去过。

这天,发完抗原检测盒,单阿姨碰上正开门要出去的年轻人。

单阿姨伸手拦住。“阿姨,我很饿,”年轻人讲,家里存的速食都吃完了,“想出去买东西吃。”

“现在不能出门,而且就算你出门,马路上商店都关了,哪里去买东西?”

年轻人脸色灰灰。单阿姨想想,讲:阿姨家里有米和菜,可以分给你。

年轻人摇摇头,他不会做饭,家里连锅子也没有。讲完,关门声音像声叹息。

单阿姨一愣,回到家后,放心不下。年轻人比她囡囡还小,一个人在上海,“什么都不会弄,肚子饿难受伐啦”。

单阿姨烧火起锅,炒了一盘莴笋炒肉片、一盘土豆丝,又烧了一大锅米饭。“家里没有青椒,不然青椒炒土豆丝还要好吃的。”

她开了冰箱,左右看看,又拿出两个肉馒头,可以充作早饭。最后搜寻了几套一次性碗筷,在对门门口铺上报纸,一应摆上,敲了敲门。

年轻人只会连声讲谢谢。单阿姨摆手:有困难就要开口,上海阿姨总会帮忙的。

呛锅声响起,油烟气四溢,单阿姨恍惚回到当年的弄堂,那时人人都相熟,相处如亲戚。

后来,饭菜越烧越多,年轻人把社区送来的菜都塞给了她,加上儿女和社区送来的菜,冰箱都塞满了。

单阿姨有了新的心愿,她在淘宝购物车里加了一台冰柜,就等解封送货。

她看新闻,陆家嘴有小区团购冰柜,容量又大又神气。

她想,里面一定能装下很多东西,肉、菜、饺子,以及一整条弄堂的烟火气。

苏菲将微微卷边的向日葵,用夹子夹好,倒挂,晾干,细细刷上树脂,用UV灯加热后,一朵花便可以永久保留在琥珀般的树脂中。

苏菲被隔离后,日子反倒更忙起来。做饭,烘焙,做手工。每天晚上,她都会花一个小时,将晾干的花朵做成首饰。

苏菲在上海戏剧学院上学,学舞台美术的服装与化妆设计,每年三四月份,学校的剧场便座无虚席,挤满一场又一层精彩的毕业大戏。舞台上的主人公谢幕,亲友的花束便一拥而上。

一次散场,苏菲看见整捧整捧被遗弃的花束,堆积在舞台下面,无人问津。

苏菲将遗弃的花束收集起来,发起了“拯救剧场鲜花计划”。与剧场商量好后,每次有毕业大戏,她便成为“拾花人”。

捡回花束后,苏菲将花一朵一朵悬挂在工作室里,等待风干。花束的包装纸也会二次利用,装饰在学校咖啡厅丢弃的玻璃瓶里,成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花瓶。

毕业后,苏菲开始将花朵做成首饰,成了自由职业者。上海封禁之前,苏菲经常去公园、街道捡拾掉落的银杏、枫叶,也去淘宝淘喜欢的花。

在苏菲的世界里,并不是她拯救了鲜花,而是鲜花拯救了她的生活。

如今,苏菲已经在家里隔离了一个多月,还开了一家淘宝小店。在她的购物车里,有一半都是种花的工具,各色的绣球花种子、营养液、营养土。

她借助做花,开小店,对抗灰苍的日子,生活总要用美好填充。

等解封之后,她想要自己种出绣球花,将花制成首饰,借助淘宝卖给更多爱花爱自然的人。

船桨在水缸中划动,水花溅起,笑声四溢,阳光灌满阳台,阳台之外,黄浦江水波粼粼。

阳台内,4岁的多多踩着划船机踏板,口中还在计数。他的双胞胎妹妹晴晴则坐在白色软椅上,双腿摇动,仿佛也坐在哥哥的“船”上。

Emma举着手机记录下这一幕,自从隔离在家后,两个活泼爱动的小孩,第一次这么开心。

去年一整年,Emma都带着多多和晴晴四处游玩。

6月,她带着孩子们去公园野餐,那时候草地还拥挤,走好远才抢到一块;8月,多多和晴晴刚刚学会游泳,在水上乐园里玩射水枪;9月,迪士尼人满为患,他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进了游乐园;10月,一家四口去动物园看老虎打架,晴晴站在玻璃外,朝老虎挥手;11月,他们去了崇明西沙明珠湖,在粉色花海中捡掉落的狗尾巴草。

今年4月以后,一家人就只能待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最开始,多多和晴晴还因为不用上学而开心,但封控时间一久,就坐不住了。

做核酸是唯一能下楼的机会,Emma带着孩子们做核酸时,才发现小区里的樱花已经全都盛开了,但他们却已经错过这份美景。

做完核酸回到家里,多多和晴晴坐在阳台的门槛上,一动不动地望着黄浦江上来来去去的船儿。

Emma不忍心看到孩子如此失落,就将家里的划船机、帐篷和野餐布拿出来。

这些都是露营热时,在淘宝上精挑细选的,而今成为阳台上露营的宝物。

踩着划船机,就好像在窗外的黄浦江上划船;铺上野餐布,摆上椰汁、芝士蛋糕,多多说自己是“在巴厘岛”;扎起帐篷,关掉所有的灯,只留一盏露营灯,灯光在晴晴手里转动,倒映出浪波似的光河。

Emma将时下最流行的飞盘加入了购物车里,她答应多多和晴晴,等疫情结束,他们就去真正的野外露营,在草坪上疯跑,野餐,玩掷飞盘。

闵行的家中,于敏用书垒成一座座小山,想看时,便可随意拿去。

封控的岁月日光漫长,窗外青藤已爬满山墙,然而读书总能让人忘记时间,翻开封面那一刻,时间便被折叠了。

朋友发给于敏一份书单,号称是上海人总结的封控期最值得阅读的书单。书单以文学和社科为主:

书单之上,不乏尼采和加缪等人的哲学著作,亦有张爱玲和马尔克斯等人的文学经典。书单里藏着上海人独有的优雅:窗外世事颠簸,不如安坐读书。

于敏还在读研,书单上的书,有些她读过,有些想读但一直没时间。封控的日子,成为读书的好时光,她说:

“居家这段时间,整个上海都安静下来了,我也可以趁这个时间把以前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都看了,”

她发现读完一本300页社科类的书,原来只需要6~8小时。这给了她极大自信,她现在还想看加缪的《西西弗神话》、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还有补看张爱玲的全套;

封控前,她将Kindle送给了朋友,现在多用ipad看电子书,但看久了眼睛会不舒服,这让她更想念纸质书的感觉。

她在淘宝购物车一本本添加纸质书,《第二性》、《现代性》、《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跨越边界的社区》、《九人》……添书的过程让她愉悦,仿佛闻到油墨的味道。

不光是她,公开报道显示,最近一个月,上海人淘宝购物车里,儿童读物原版书、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升学考研类书籍、外国小说等商品的搜索率翻了一倍。

不仅仅是书,4月,上海人最爱的商品还有虚拟商品,“一元大象”淘宝店的评论区里,挤满了蜂拥而至的人们,“生活离谱不要紧,大象永远守护你”。

守在斗室内的上海人,幻想着那头“做过三次核酸”的大象跋涉过丛林,缓步而来,踩坏了家门槛。

从“一元大象”到“野生奥特曼”、“野生葫芦娃”,买家一本正经购买,卖家煞有其事发货,大家配合着扮演生活,满足购物的快感。

虚拟商品和书一样,慰藉心灵,成为这个漫长夏天的最好解药。

在闵行,于敏轻巧地穿梭书堆间,抽出一本书,她说,“阅读是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封控的消息传来时,李可刚喝完家里最后一包咖啡豆。

刚封锁时,李可拜托外卖小哥,“别的都不要紧,咖啡豆拜托一定要帮我买到”,外卖小哥为难不已,他退而求其次,:“实在不行的话,速溶咖啡也可以。”

最后还是没能买到,物资实在紧缺,到处都兵荒马乱。李可开始加入各种各样的团购群,无意间进了雀巢团长群。她一个人买了600颗胶囊咖啡,一天喝2-3个。“虽然没有手冲好味,这个时候就不挑食了。”

小区群里有人在讨论买咖啡的事情,有邻居分享,“用蒲公英根晒干磨粉,据说和咖啡味道很像”,有人回道:“这个时候找蒲公英的话,难度更大吧。”

李可在群里出声,分了十分之一的胶囊咖啡给7楼的邻居。晚上煮咖啡时,又顺手煮了三杯分给同层的邻居,大家捧着热气腾腾的咖啡,互称“咖友”。

后来电梯成了自治超市,大家以物换物,李可用胶囊咖啡,换来一袋黄豆。

隔离第七天,楼下邻居送来一包咖啡豆,是埃塞的耶加雪菲跟哥伦比亚的蕙兰拼配,据说是之前在淘宝买的存货。那天,李可豪气地冲了18g豆子喝意式,后来变为隔天喝一次,用量已经减到三分之一。

过了几天,咖友之一给了李可一瓶光明牛奶,李可做了拿铁。第二天,又有咖友送来一杯燕麦奶,但家里没有薄荷叶,用芹菜叶来代替,做了一杯燕麦拿铁。青色叶子点缀在拿铁上,李可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坐落路边的咖啡厅,吹着自由的风。

李可无数次将想喝的咖啡豆加入淘宝购物车里,“喝不着,看看也蛮好。”他等待解封之后,再豪气一次,手冲一杯咖啡,喝个痛快。

五月的雾仍然笼罩在上海黄浦江上,但夏天的风已经吹向四面八方,穿过静安的弄堂,穿过长宁的桌案,穿过浦西的阳台,穿过徐汇的楼道,吹向上海任何角落。

王安忆在《长恨歌》里这样描述上海人:不论窗外的世界如何,弄堂里生活着的人,亦然守着炉边的小天地。他们不厌其烦地做可口清爽的家常菜:盐水虾、葱烤鲫鱼、蛋饺等。

衣服的剪裁、缝制,细致入微到一个针脚都不许错。精神娱乐也不能放弃……他们细致地过着生活,也体会着其中细致的快乐。这些普通人,务实又感性,托起了上海这座城市文化的根基。

那些细致、务实和感性,最终化为生活的心愿,装入上海人的淘宝购物车中。

进入5月,上海日增病例开始下降,更多企业开始复工,上海市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淘宝也启动“侬好上海”扶持计划,通过补贴、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向上海商家提供纾困措施。

夏阳正盛,城市运转的齿轮声已经响起,购物车里的宝贝开始上路。

或许,那些宝贝抵达之时,便是生活重新开始的时刻。

显微故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9 05:46 , Processed in 0.0210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