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学者:总结中美关系“水龙头”规律,后疫情时代双边关系会好起来

已有 96 次阅读2022-5-12 16:17 |系统分类:时政

学者:总结中美关系“水龙头”规律,后疫情时代双边关系会好起来

1972年4月12日,中国乒乓球队抵达美国底特律。(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2年4月12日,中国乒乓球队抵达美国底特律。(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我个人就想把中美关系比作一个水龙头。因为水是我们人生活必需的,水是生命之源,中美关系的水对于两国人民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只不过水龙头可能有时候会打开,有时候会关上,有时候会拧紧一点,有时候会放松一点。

那么折射到我们的政治经济关系上也是有时候会好一点,有时候差一点,民间关系官方关系总有会这样的一些交错的这样的一个情况。” ——何慧,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50年前的4月12日,中国乒乓球队抵达美国底特律,在美国各地走访游历了四个星期。改写中美两国历史和世界格局的的“乒乓外交”至此完成,为中美关系“破冰”乃至正式建交,奠定了民意基础。此文章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采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何慧博士,回顾促成“乒乓外交”的多个“巧合”和“必然”、过去五十年两国关系的周期性规律,及分析现今时代为什么难再复刻“乒乓外交”的成功。

何慧教授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爱荷华大学)项目访问学者,研究美国史、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著有《新中国民众对美国的认知及其变化》、《开启“乒乓外交”之门的美国运动员》、《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冷战史与新社会史结合的趋势》等。

11972年“乒乓外交”:看似偶然当中存在着必然

首先这个时代提供了条件。我们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之间是盟友共同抗击法西斯,但是到了二战结束以后,中国国内的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了政权的更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是美国是支持在台湾的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所以中美关系就出现了问题。

与此同时,冷战出现了。我们知道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峙。两大阵营的对峙对中国来说也是面临一个选择,而中国是选择了“一边倒”,就是加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的阵营。这样一来中美之间的敌对就变得很明显了。

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美之间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所以使关系更加恶化,这就奠定了在二战以后,在50年代,中美之间比较严重的对立关系。

到了60年代,中美关系没有改善,而且因为越南战争,还反而恶化了。因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后,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斗争,所以中国和美国又再一次在战场上面临这样的敌对,或者说敌对加深了。但这个时候的冷战又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是两大阵营内部也出现了矛盾,比如美国跟日本、跟西欧开始出现矛盾和分化。而更严重的是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不仅东欧出现了匈牙利事件、波兰事件,而且中苏关系从恶化发展到了破裂,并且在边界还发生了冲突。

所以这个时候中国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内忧外困。国内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导致的混乱局面,而在国外其实它面临的是一个两线作战的担忧,就是北方有苏联陈兵百万,南面是美国在越南进行的战争。在中国当时看来,一个是美帝,一个是苏修,他们如果联合起来夹击中国,对中国是非常大的一个战略的挑战。

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也开始考虑调整它的对外政策。而美国这个时候也在考虑,因为卷入越南战争以后,(美国)国内激起反战运动、社会运动,经济损失。而且更严重的是美国面临苏联的挑战,比如说在战略武器,一些其他的战略的地区,苏联的优势慢慢上来了,所以美国也想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因为它与苏联缓和需要中国,解决越南的问题(需要中国),所以这个时候美国也希望去调整,但是没有什么契机,因为两国一直是对立的,也没有多少谈判的这种场所,只有一个华沙会谈的这样一个非常公开的这样一个平台,所以双方都在寻找一些契机。这个时候呢,乒乓外交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可以说是看似偶然当中存在着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刚才说了中国已经想调整了,怎么调整,用什么方式?

体育外交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体育外交恰恰又选择了乒乓球,乒乓球在中国的开展,可以说还是很有戏剧性的,因为乒乓球在体育运动当中属于比较小的一种类别。他是很小的一个小球,跟足球篮球这种大球比呢,可能参与的人不是那么多。但是乒乓球在中国是比较普及的,因为它比较适合中国人体质,另外它的场地或者条件的需要也不是很高,所以当时在中国的乒乓球比较普及。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新中国的政府非常重视体育,因为中国在近代以来就被认为是东亚病夫,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迫切地需要改变自己的国家形象,所以就非常地重视体育。

当时贺龙元帅担任国家体委的主任,专门负责体育。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搞全民健身,而且是专门用举国体制来扶持乒乓球运动。所以乒乓球运动在五六十年代,差不多是中国唯一能够在国际上得冠军的这样的一个项目,所以它本身就肩负了振奋民族精神、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的一个使命。

这个时候刚好在文革期间,中国连续两届的世乒赛都没有参加,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都没有参加。那么第三十一届是1971年3月在日本的名古屋举行,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就希望用派出乒乓球队参加国际大赛、用体育外交这种方式来寻找一个突破口。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有了乒乓外交的最开始的出发点。那就是1971年3月,中国派出了乒乓球队到日本去参加世乒赛。在这次比赛期间,除了运动员的精湛的球技和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是给乒乓外交奠定了基础。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日本巡回比赛(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日本巡回比赛(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是美国乒乓球队的一个队员叫科恩,他在训练场就匆匆忙忙上了一辆中国运动员坐的大巴,和中国运动员不期而遇。而这个时候的中国的运动员庄则栋也跟他很友好地交谈,双方互送礼物,下车的时候又被记者拍到了。这些小人物,或者说是年轻人,用他们的激情和率真,其实是给大人物们留下了一些想象的空间。

1972年访美中国乒乓球队名单,中间最上方为庄则栋(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2年访美中国乒乓球队名单,中间最上方为庄则栋(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当时中国也是在开展一些对外的新的交往,比如说跟加拿大建立了外交关系。那么在世乒赛上中国就准备邀请美国北面的加拿大和南面的哥伦比亚来中国访问,美国乒乓球队也很想来,他们两个邻居都有得去,我们也想去。这个时候中国的乒乓球队的领队叫宋中,他属于一个体育官员。他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意愿,或者说用他的政治敏感性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向国内进行汇报。

那么汇报到国务院,国务院上报到周恩来总理,但当时他们的决定是说不适合这个时候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因为中美两国还是敌对的,中美两国没有建交。这样的一个报告交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手里,他当时也同意了,但是当天晚上的时候,他在睡眠之前,他的护士长给他读一些新闻,就读到了科恩跟庄则栋当时的故事,他可能也是受到触动,马上改变主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所以就有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这样的一个乒乓外交的一段历史。所以我们认为时代提供的条件,普通人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契机,领导人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机遇。很多普通人都参与进来,所以体育外交在乒乓外交在表现上真的是一个典范。

美国乒乓球队员访问中国受到了贵宾级的礼遇,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然后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的感动,之后就有了尼克松访华,以及1972年的4月18日,中国乒乓球队应邀回访美国,完成了整个乒乓外交的一个完满的过程。

1972年,尼克松总统与访美的中国乒乓球队会面(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2年,尼克松总统与访美的中国乒乓球队会面(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访美中国乒乓球队员在美国马里兰州的 Bethesda-Chevy 高中教一名学生打乒乓球(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访美中国乒乓球队员在美国马里兰州的 Bethesda-Chevy 高中教一名学生打乒乓球(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2当时中国国内的民众对美国是怎样的态度?

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当时其实只有唯一的一个舆论环境,就是官方媒体。那么官方媒体当时也确实是一直在公开地大量地批评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美国是帝国主义,美国是我们的敌人。但是人们也会注意到有一个变化,就是在1970年的10月1日,中国领导人邀请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一起观礼国庆的庆典,并且在12月的时候,《人民日报》就登载了大幅的头版的一个照片,并在头版旁边有一个框框上面是一段毛主席的语录,上面写的是什么?

“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这一个语录写出来不是没有用意的,它一方面是向美国发出一些信号,表示中国其实是愿意开始与美国进行改善关系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是向中国的国民发出舆论铺垫。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如果邀请美国人民来到中国,那是很正常的,大家能够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舆论上的支持的作用。

提到有没有反对,估计在当时没有人能够公开地去反对,因为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也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也没有可能去表达反对,因为普通人很少参与,也不太可能知道详情,所以大部分也就是被动的接受,这是我的看法。

3半个世纪后:政府高调纪念,民众有所淡忘

我观察到一个情况,就是对于乒乓外交,我个人的看法是政府高调纪念,民众有所淡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政府层面包括外交层面,每逢“5”逢“10”都会比较重要地去纪念。政府为什么会去重视?首先兵乓外交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讲到,无论是政府官员、外交官员、体育官员,还有运动员、普通的民众,包括媒体的受众,参与度是很高的,所以在中国的政府层面、外交层面是很自豪的。因为它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起点。

2021年11月23日,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和美国乒协首席执行官沈伟妮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上切磋球技(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2021年11月23日,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和美国乒协首席执行官沈伟妮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上切磋球技(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政府层面、外交层面,是希望通过纪念乒乓外交来吸取历史的经验。乒乓外交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是什么?就是抓住机遇,突破阻力,释放善意,克服困难,推动发展,这个也被称为乒乓外交的精神。当然在早期对于乒乓外交的精神的表述是我们在体育运动方面,特别是在国际的体育交往的过程中,总是提出的叫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所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被称为中国的体育文化和精神。这个可能在西方、在美国大家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体育就是竞技,要争输赢,就是要得名次、要拿冠军。但是中国的体育文化,特别是体育外交,讲究的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所以就是在中国政府层面、外交层面,都希望把这样一个乒乓外交的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世世代代的人民能友好下去,这个是不会过时的。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与此同时,政府也好、外交层面也好,也都发现了一个问题。2011年的4月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的活动的时候,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和美国前总统卡特都出席。在这个活动当中,习近平主席就已经讲到,乒乓外交非常重要,但是年轻人不一定知道,因为乒乓球虽然是中国的国球,但是年轻人更喜欢什么?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好像很多运动都超过乒乓球的关注度热度。

了解乒乓球、喜爱乒乓球的人,多数都会知道乒乓外交,或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人大概知道,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们觉得纪念乒乓外交,它不仅仅是回顾历史、重温历史,也是一种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乒乓外交这段历史,更多的人能够吸取乒乓外交的经验,更多的人能够传承乒乓外交的精神。

4从“中国功夫”到“熊猫外交”

其实在乒乓外交之后,中美之间在70年代有很多的体育来往。包括在1973年到1976年期间,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之后,篮球队、田径队、跳水队,体操队有中国的回访,都创造了很多的“第一”。而且可以说后来的中国体育的发展,到今天中国也算是比较强大的一个体育的国家,很多时候也得益于那个时候的中美的体育交流,因为美国一直是一个体育的大国,体育的强国,他们派出了很多的体育的代表团来帮助中国。

1977年,中国足球队访美。(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7年,中国足球队访美。(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除此之外,我个人觉得还有两个比较影响的例子。一个是中国的武术,或者说是“Chinese kung fu”,对吧?Chinese kung fu 在过去的华人社会一直都有,但主要局限在华人圈子里面,即使包括李小龙有一些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在中美正常化的过程中,1974年中国武术队访问美国得到基辛格的接见,当时白莉娟也参加了,然后李连杰也在这个队里面,所以其实经历过那段历史的或者对武术、对功夫有点印象的人都会记得这个场景。但更重要的是后来通过武术界、文艺界,通过影视,现在功夫在美国跟中国有一个比较正面的连结,你像《功夫熊猫》、很多孩子们的(功夫)学习班,我觉得这个东西对中美关系影响也还是比较大的。

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李连杰握手(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李连杰握手(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另外讲到功夫熊猫,我们还知道就是有个“熊猫外交”,当时中国赠送了大熊猫给美国的国家动物园,所以熊猫也成了中美两国友好的一个使者,也是一个象征。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可能并不是主动地想要怎么样,但它客观效果就非常好。

另一个例子就是NBA。NBA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影响非常大,很多年轻的男孩子们就是看着NBA长大的,对NBA的球星如数家珍,也非常地关心,很多人崇拜的偶像是科比。所以就觉得这种潜移默化的文艺和体育这方面的交流的成功是有的。

5、现今时代难再复刻“乒乓外交”的成功

相对来说,可能在现今时代,如果再要有像乒乓外交,或者说我们刚才讲到的一些其他的体育外交,那么大的效果,难度是比较大的了。

首先中美两国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交往,彼此相对来说了解已经多了一些,不能说是非常的了解,但是不会像过去那么陌生、生疏,所以有一点点事情就会引起很大的轰动的效果,这个可能比较难。

1972年访美中国乒乓球队与美国学生互动(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1972年访美中国乒乓球队与美国学生互动(来源: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收藏)

但是我个人觉得体育外交或者是文化外交还是大有可为的,毕竟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放,人们之间的交流是一定是不可能是完全隔绝的。尽管有了新冠疫情,造成了很大的一些隔阂或者一定的隔离,但是这个时间一定是不会长久,总归会过去的是吧?所以这种互动交流,从相知到相识到相亲,它是不可阻挡的一个趋势,我不可能不跟你交往,因为我们是两个大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完全断绝往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们刚才也说到,不管是白人、黑人、黄人、中国人、外国人,我们都是人。人就有它的共性,就有它的相通之处。

所以只要大家能够释放出善意,表达出真心,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有共鸣的,所以我们就发现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外交或者是民间的大使,他们的作用还是蛮大的。比如说我们很多中国人只要去练滑冰都会知道关颖珊,打球的人都会知道林书豪,对吧?

所以他们其实成为了民间大使,但这一类的人物我觉得还可以多一些,特别是中国的这一类的在美国有影响的不是特别多,可能这方面可能中国做的还是比较少,比较不太够。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教育实行双减,进行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大对孩子们在文艺体育方面的修养培养,这方面其实对我们以后更多的文艺的活动,文化的活动、体育的活动、体育的交流是有好处的,是有帮助的,而且也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可能可以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也就是让我们刚最开始说的乒乓外交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大家只要是彼此不带偏见地、真诚地去相互的了解,相互的接触,一定能够会有比较好发展的势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6、我把中美关系比作一个水龙头

中美建交1979年以后,79年到88年,我们说一般讲叫蜜月时期,那么89年以后到92年大概是一个低谷,93年到98年的复苏,到99年到00年一个短短的过渡,到01年,特别是“9·11”以后,中美又出现了新型的合作,那么到了新世纪以后,大概是01年到08年,中美关系还算是比较平稳。在奥巴马总统时期,09-16年也比较平衡,虽然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2010年中国的GDP成为了世界第二总量的时候,中美关系也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也还是大致平衡。

比较大的波动是在2017年,特朗普总统上台以后,中美之间纷争、矛盾、摩擦会多一些,甚至有人提出了是战略竞争的关系。那现在到了2022年——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可能对全世界包括对中美关系都是很大的影响。

但是2022年随着新冠疫情也在慢慢的减弱,我相信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关系应该会慢慢的好起来。所以我们就发现波动或者波折或者曲折其实是很正常的。

如果要讲周期性的规律,我个人就想把中美关系它比作一个水龙头。因为水是我们人生活必需的,水是生命之源,中美关系的水对于两国人民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只不过水龙头它可能有时候会打开,有时候会关上,有时候会拧紧一点,有时候会放松一点。

那么折射到我们的政治经济关系上也是,有时候会好一点,有时候差一点,民间关系、官方关系总有这样的一些交错的情况。但是我们知道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它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们不可能脱钩,也不能够脱钩,也不会脱钩,所以我个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9 04:20 , Processed in 0.0201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