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晓歌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日志

忆青云路小学同学情谊

已有 99 次阅读2023-5-31 10:46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写作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2023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马上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这个节日已经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孙辈。对于古稀老人来说,我们只能沉浸在回忆之中了!

1965年的六一儿童节,已经过去了五十八年,却记忆犹新。那时我们这批1959入学的同学,即将从虹口区青云路小学毕业,准备参加中考,进入中学读书。班主任张霞带我们到虹口公园(后改为鲁迅公园)拍集体照。

我们班级共有58个同学。这张毕业照上却只有26名同学。原因是,教了我们五年的原班主任周志辉老师没有受邀参加,所以不少同学觉得不妥,就建议先不拍。可是张霞老师说已经来了,先拍了再说吧。于是部分同学就拍了这张,打算以后再补。可后来却由于忙着毕业升学考试,再也没有机会补拍。

前排左四就是我。特别矮小瘦弱的我,竟还有着最高的学生干部职务——少先队大队长。当然这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头衔,必须品学兼优,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也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从二年级入队以后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其实我知道,不少同学也都很优秀能够胜任甚至更加出色,只是缺少机会。后来的人生中证明了这一点。

此后几十年,我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干部职务,始终是平民。只不过始终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不能落后。

另一个大队长是后排右五的男同学陈绍康。(后排右五)当时有思想,比我们成熟,个头也比同龄人高许多。

在小学毕业以后,我们中考进入不同的中学。复兴,北郊,新沪,新力,广中,52,广灵,凌云,市五女中,基本上都是在虹口区,感觉前途似锦,充满希望。谁知这是最后一届通过中考进入中学的,后来十几年都取消了中考。

我们只读了一年多就遭遇了停课,搞运动,上山下乡。奔赴天南海北,从此天各一方。

八十年代回城以后,也是各自成家立业,为生活奔波。

直到九十年代,中队长陈洪英同学和中队委员隋虎,花了很大力气,到处寻找同学们,终于一点点把大家重新聚在了一起,让我们重温了六年愉快的小学生活。那是我们金色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无论贫富,无论家庭出身背景,无论成绩高低,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长大,不分彼此,始终是个温馨的集体。

说实话,后来的中学同学,在运动中,斗老师,斗同学,搞派性,搞武斗,四分五裂,分道扬镳,以后再也难缓和同学情谊,回想起来都是永远的痛;只有小学同学,留下的是一份纯真。

青云路小学虽然不是名牌重点小学,不过我们这一届考取复兴中学的特别多,光是我们班就有六个:陈绍康(进入复兴一班),吴迪先(同前),吴卫国(四班),隋虎(五班),葛天琳(六班),郑志光(七班)。幸亏复兴没有把我们分在一个班,否则也难保证运动中不留下隔阂分歧,不留下派别的后遗症。另外还有两个同学赵荣枢和朱长兴,分别是青云路小学一班和三班的。不过赵荣枢原来我们二班的,他是转到一班去加强干部力量的。那时我们班是先进班,而一班比较薄弱。我和他一个班级,因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运动中也没有参加任何派性组织。(2022年不幸逝世于疫情期间,我和隋虎曾经去探望过他)

当然,遭遇社会动荡,考取什么中学都没有用了,一切归零,全部到天涯海角务农。

光阴似箭,三十年以后,中队长陈洪英把小学毕业照和大家的近影做了对比。有的变化大已经认不出来了。留在心中的,都是美好的孩提乐趣。

九十年代初,外地回沪探亲的原班干部隋虎和陈洪英找到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班主任周志辉老师家,探望久病的周老师。他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他都多次去拜访探望过周老师,看到周老师日渐衰老,很难受。

从此,每年一次的春节团拜就固定在年初四不变了。

这张照片摄于1993年。从后排左起,吴卫国,隋虎,

第二排,于小平,刘宝英,葛天琳

前排坐着的,徐连娣,周老师,陈洪英。

自从七十年代末我家搬离伤心地招商二邨,就调到浦东工作,再也没回老宅,与邻居同学都没有了来往,甚至不参加昔日最要好同学的婚礼。而自从隋虎陈洪英的到来,使我们的发小情谊又得到了延续

1996年过年,周老师已经病重卧床,但这一次还是与我们同学一起聚会,非常高兴。她女儿刘碧柳(前左一),非常感谢同学们每年坚持探望她母亲,一定要请我们吃饭。我们也感动于她是孝女,悉心照料,几次使母亲转危为安。

方国明同学(后排中)上山下乡后,七十年代末回城,成了北京女婿,在京定居,很少回沪。但是他非常惦记我们。他来一次不易,1998年,回上海探亲,也参加了我们一年一度的春节团拜活动。

2002年,投亲插队去湖北武汉的冷春英(后排中)回来过年,也参加了我们的团拜,探望周老师。可惜几年以后她癌症去世,走在了周老师前面,令人唏嘘!站在她右面的是医科大学毕业当医生的施锁娣,她每年过年都要在医院值班,所以很难有时间来参加同学聚会。

周老师教过我们五年,情深意浓。她始终为我们没有能够正常读完义务教育学历,没有能够顺利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而惋惜。

虹口公园是我们拍小学毕业照的地方,也是小时候经常去玩,留下童年记忆的地方。照片是2007年春节期间拍的。一晃我们已经55岁,却还看不出老态。

我们68届是“一片红”,全部去农村。无论以前是什么中学,市重点,区重点,普通初中,全日制高中,都一样上山下乡。异常艰辛的生活,使我们中断了学业,以别样的方式,读完了社会人生大课堂。举世无双,空前绝后。

从狂热到冷静,从迷茫到清醒,从单纯到成熟,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我(后左一)和金心(后右二)王海铭(前右一)插队落户在江西,高红茹(后左二)下乡吉林,另外,隋虎(前中)陈洪英(后右一)是军垦农场,吴卫国(前左一)是黑龙江引龙河农场。

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补上缺失的学业,有的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骨干人才。

已从船厂提早退休五年的我,应聘在社区学校工作了五年,又网上应聘去了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当专职班主任,发挥余热 ,养家活口,也继续着自己未实现的教师梦。

其他同学,不是还在岗位上担任中坚力量,就是自主创业搏击商海勤劳致富,都很优秀!

2009年7月5日,又联系上了好几个同学。后排左一温招春,后排左三徐连扣,都是第一次参加。

还有后排右三谢挺才,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谢挺才同学(后排站立者左三)曾随父亲支内在湖北宜昌工作,后来担任厂长。作为引进人才回沪,在政府部门工作,担任社区党政负责干部。2010年3月7日,他热情邀请大家前往聚会,同学们为他事业有成而高兴。

2009年,这可能是同学最多的一次聚会。由于听说于招商二邨即将被纳入旧城改造范围,老房子要动迁,许多居民翘首以盼,我的同学们也大都希望从中享受一定的动迁补偿。

同学们心情大好,聚会也成为交流的好机会

前排从左到右:

薛小平,史金娥,刘宝英,金心,徐连娣,陈洪英,葛天琳,李志鸿,高红茹,

后排从左到右:

邵正发,徐连扣, 方国明 ,谢挺才,万胜新,严新华,孙永良,陈绍康,王海铭,隋虎,吴卫国,张阿根。

隋虎同学曾经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按政策调到荻港船厂。从荻港回来就落户浦东。为迁户口花一万五千元购入本地低矮民宅,动拆迁购入两室一厅的工房,再后来置换成浦东北蔡环境好空气好,有两层送顶楼一共几百个平米的复式住宅,完全是他爱心孝心孝顺父母,谦让照顾弟弟妹妹所得到的老天爷的高额回报。

隋虎热情邀请同学们去他家聚会,我们正中下怀,开心地进行了浦东北蔡一日游。女同学施展出十八般武艺,包了酸菜饺子韭菜饺子多种口味,男同学聊天坐享其成乐不思蜀。这次聚会比上饭店更加印象深刻,更加玩得尽兴。十几年过去,如在昨天。

小时候曾经顽皮活泼的邻居谢海生(后排右三),多年杳无音信,原来他去云南插队落户后,找了云南当地姑娘为妻,在西双版纳定居工作。

2012年 ,总算让我们找到了这位谢海生同学。以下这张照片就是2012年拍的。

2016年,他为老宅动迁再次回沪。告诉我们还有一个小学同学魏国芳也是云南插队落户的,没有回来。因为不是招商二邨老邻居,所以他并未提起。———真是有点木纳,一点不像他小时候机灵活泼的性格。周老师从小教导我们 ,要不分邨里邨外,团结友爱。因为邨里的海运局宿舍职工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些,办学习小组,周老师也都安排在二邨。

又过了好几年,通过他,我们才与那位原来住在华昌路,下乡后在云南西双版纳定居的魏国芳同学联系上。可惜他回沪住院开刀,云南留守知青资助他,我们却不知道。

全仗隋虎陈洪英二位同学的努力奔波寻找,多年没有联系的严新华同学(后排右三),2017年也来了。其实他作为独子并未下乡,小时候绰号是“少爷”,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技术高超的工程师了。


2017年的这次还有从美国回来享受动迁安置政策的同学胡颂华(后排左三),他与同学们离别已经四十多年了。曾经插队安徽,1977年高考成为天之骄子万里挑一的大学生,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深造,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离小学毕业,已经半个世纪过去,大家几乎都是两鬓如霜了。

记得这样的古代名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用在此处似很恰当,不知胡颂华同学有何感想?

赴日本打工创业十几年的李志鸿(前左一)告诉我们,虽然出国多年,回国后以为会影响退休金,没想到也享受到了与同龄人一样的待遇,养老金并未比其他同学低。还是祖国好。

这次来的还有毛雅娟同学。

这是2018年,我们一起聚会。

大家一起去了青云路小学原址怀旧, 可惜学校已经没有了。这次找到薛小平同学(前排右一)她母亲也曾经是青云路小学教师。她回城以后也在学校工作。

退休以后到了复兴中学收发室打工。

2019年的同学聚会。虽然大家早已退休十多年,都不再年轻,即将进入古稀之年,大多儿孙绕膝,上山下乡也已经过去五十周年,可是还能保持同学来往,相聚一起,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和情谊!

2019年,我们终于联系上了定居西双版纳的魏国芳(右)。他热情邀请我们去看云南旅游,可是被疫情挡住了脚步。

2021年疫情期间,隋虎还特地到云南景洪探望了他,还送上了三千元表示心意。魏国芳肠癌开过刀,爱人也有脑病。多亏云南留守知青们曾经伸出援手赞助他。因为他从小是孤儿,失去父母之爱,寄养在叔叔婶婶家,饱受贫困孤苦,大返城时无法回沪,命运多舛。

2023年过年以后,新冠大灾后疫情缓解,旅游重新恢复。3月26日,在魏国芳71岁生日那天,我从上海来到了景洪,与老同学老同桌重逢,两人很高兴:终于在分别53年以后见面,共度生日。这也是很难料到的人生际遇。

魏国芳说,从来也没有忘记班主任周志辉老师对自己这个孤苦伶仃孤儿的关心爱护教导。记得周老师把自己带到家中补课,吃饭,补营养,换洗衣服,胜似母亲。如果不是周老师,可能考不取中学。老师恩重如山。

分别五十多年,许多同学的姓名他都记不清了,但是特别记得热心好友,情同兄弟的隋虎,大姐般和蔼可亲的学习小组长陈洪英,和我这个严格要求近乎苛刻的同桌。

魏国芳兴奋异常,如今虽然天涯海角,但是进了同学群,就可以如近在咫尺,天涯若比邻了!

短暂相见,魏国芳同学的女儿女婿请客,摆下满满一桌傣族风味盛宴,令人难忘。也很欣慰。毕竟苦尽甘来了。

今年初夏之际,青云路桥还在,却已经旧貌换新颜了。

沿河盖起了耸入云天的高楼,河边原来就是青云路小学的操场。

青云路小学面积不算大,但也不小。教室是一排二层楼房加上两边围绕的平房形成四方形,中间是个内操场。外加篱笆墙隔着还有一个大操场。我们曾经在这里升旗,奏国歌,唱队歌,敲队鼓,上体育课,奔跑,跳集体舞,举行演出,渡过了六年快乐的时光。

老师们都是兢兢业业有较高学历和素质,师范毕业的老师。只是后来学生多了,才招了几个年轻的校外辅导员,学历稍低。

校长梁淑娴老师,教导主任张惠英老师,大队辅导员张雪莲老师,美术李厚老师,体育周老师,音乐洪德瑜老师,同学们都能如数家珍,说出他们的特点。几十年不曾忘怀。他们除了教我们文化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培养我们健康成长。

那时没有什么补习班兴趣班,我们的天性爱好却也得到了发挥。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大操场的庆祝国庆演出。班主任周老师亲手缝制了一条大红的连衣裙,上面绣着白色的小花,让我穿着跳舞,周围八个女生给我伴舞。“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全校同学热烈鼓掌,一定要我们重新再演一遍。我们班级的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我担任了大队文娱委员,还到区少年宫学习跳集体舞,回来教各个班级。那时我们开校园广播,出黑板报,办墙报,排练舞蹈,办小图书室,甚至养小白兔,还曾经到区少年宫学摄影学印照片,都丝毫没有耽误学习。

如今招商二邨旧址(海运局宿舍)已经面目全非,沧海桑田,找不出原来的痕迹了。

青云路由弹格路变为水泥路,对面的电池厂变成居民区,周边的玻璃瓶厂,小菜场,棚户区,浴室,粪码头,一概消失了。

夕阳下的晚霞,是最美的风景。

我们的古稀之年,也要像秋日的红叶,灿烂如炬,放射光芒,壮丽辉煌。

落日余晖,我们共同分享,但愿生活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都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虽然儿童节不再属于我们,但是可以把每一天都过成儿童节,简单,快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9 16:48 , Processed in 0.023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