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晓歌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日志

尊重历史 笔耕不辍(纪念知青研究会《知青杂志》十周年)

已有 89 次阅读2023-5-17 17:19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写作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纪念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杂志社创刊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自己参加知青研究会十多年来特别是担任杂志社编辑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所经历的甜酸苦辣,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伟人的这句诗。

2000年起,就参与了沪上最早的《上海知青网》的创办,网名晓歌。退休以后,我就专注于知青网的工作,热心从事知青网络文学的编辑和写作。2008年我参加了在复旦举行的全国知青研讨会。后来成为在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首批会员,受张刚老师和马琳老师委托,参与了研究会报刊和杂志的编辑工作。多年来,我参与知青文化工作,以志愿者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多年的梦想;“留知青历史文化印记,言知青心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和朱银龙负责的《人生百味》栏目,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认可,稿源不断,成为一个了解知青整个人生的窗口,其中不乏佳作妙文,丰富了杂志的内容,使知青杂志不仅仅限于回忆录。

在领导的信任和主编们的帮助下,我还参与了《放飞梦想》、《春歌秋韵》、《上海知青口述史》、《知青活页选编》、《江西知青老照片》等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为此我放弃了许多休息、娱乐、做家务、旅游甚至看病的时间,特别是女儿长期因病失业,先生车祸致残,我在照顾家人的同时,没有耽误知青研究会的工作,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编辑知青文学书刊上,乐此不疲。

知青文学反映了知青的历史,它是共和国建设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如实反映它,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步入老年的知青,要有紧迫感,需要像抢救文物一样留下真实的纪录。我们的一生离不开这一特殊的身份,我们记录知青的历史,是在做别人不能替代的事情,是我们每个研究会会员、编辑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编辑人员的荣耀。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大家的肯定,是无上的光荣。各地知青团队对我们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给与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上海的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具有引领的作用,我们的报纸、杂志对各地知青有标杆的作用,思想水平高,文学质量高,把握大方向准确。这给我们是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由于知青题材的纸质书籍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因此我们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办的知青报、知青杂志和知青网在夹缝中求生存,很不容易。但是我和大家一起坚持了十年,我感到非常荣幸。也许有一天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是我坚信,我们的坚持是有意义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为传承知青历史文化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像我们知青的楷模姜万富那样,对祖国对人民对党永远保持初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2 10:39 , Processed in 0.0177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