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晓歌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日志

《蜂儿酿就百花蜜 愿留甘甜在人间》——《青春逝水》书评会发言

已有 157 次阅读2022-7-29 15:46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写作

《蜂儿酿就百花蜜 愿留甘甜在人间》

——《青春逝水》书评会发言

上海知青网成立至今已经二十年了。为纪念知青网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网文集《青春逝水》,也已经面世八年多了。这迟来的书评会,是迟到的爱,因为这部倾注了我们全体编辑人员和作者的网文集,是我们交给上海和全国各地信任我们的知青朋友们的一份漂亮答卷,也是对我们网站成立以来的一次总结回顾和成果展示;对于从网站成立之初就参与并热爱她、乐意为她付出的网站编辑人员和作者来说,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但是她默默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已经有八年多了。

知青的回忆录,我看过和收藏了不少,但是像这样从十年的网文中,选取上海到全国各省、各地区的知青回忆文章而集结、而精心挑选形成的文集,只此一部。并没有很多。许多知青回忆录是个人的,或者一个地区的,一个县、一个连队、一个省的,只有这部书是集合所有上海到全国各地的荟萃:组织上分有兵团、农场、插队;地域上有黑龙江、新疆,内蒙、云南、贵州、江西、安徽等;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劳作工种;题材内容上有艰苦劳动,有业余生活,有发奋学习、与农民的关系;文章类别有抒发情感,有叙述记录,有爱有恨,甜酸苦辣,丰富多彩。所以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广泛性的、有研究价值的知青纪实文学专集,也是经得起时间检验、不会过时的。

就拿我们江西频道选取的文章来说,作者基本上都是精心挑选的、长期支持我们上海知青的老朋友。王杰、吴昌健是峡江联谊会的领导人,他们从联谊会角度反映了知青活动的情况;曾小坚是南昌下放到峡江的知青,也是浦江情论坛的忠实网友,写了大量的回忆文章;而海外知青刘贤方,是纽约终身教授,投稿给我以后才知道是我中学同学,他写的曲折的插队故事和后来的求学经历,在海外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另外两个都是我的中学同学,也是下乡在一个大队的,董煜是出版了多部散文和小说的上海作家协会会员,郑荣昌是擅长报告文学、多次获奖的中国妇女杂志社高级编辑;他俩的文章清新流畅,感情真挚细腻,也提升了我们草根知青文学的水准。柏万青和陈伦修,都是黎川知青,与网站负责人紫岩是同一个县的知青,写的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感情真挚文字流畅清新。

所有这些文章,我们都是经过反复筛选才定下的,代表了江西知青的水平,也反映了插队知青的各方面的劳动生活情况,没有任何的虚构、夸张和娇揉造作之处,经得起推敲。不像一些非常艺术化的文学创作,离开现实有很大差距,会对人们形成误导。

1968年以后下乡的知青的生涯一般来说,只有十年左右,但是由于它是在十年动乱的特殊时期,有很大的特殊性,而它在知青的人生中是最为重大的转折,难忘的经历。在后知青时代,反映这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不多。如果知青历史只靠艺术化的影视剧来反映,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成立上海知青网的初衷就是要让老知青有个叙述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而十年的网文集又把虚拟的文字变成了可以永久收藏的纸质书,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堪称功德无量的事,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青春逝去,文字长存,令人欣慰。

作为知青网的编辑人员,由于我们是亲历者,志愿者,还是热爱文学的老知青,所以为她付出乐在其中。如同在花丛中采蜜的工蜂,辛勤劳动,不辞辛苦,不为名利,毫无怨言,在看到这部书得到广大知青的认可以后,更加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再次感谢付出心血的主编们,感谢提出创意的张刚老总,感谢支持出版的赵大砥先生,感谢所有参与编辑的同仁们,也感谢给我们来稿件的所有作者,让我们共同成就了这一希望工程。

希望在未来的有限的时间里,在知青文学的百花园中,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不败鲜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2-15 06:56 , Processed in 0.0208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