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yh49的个人空间 http://home.myoldtime.com/?14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台湾之行之四

已有 19 次阅读2024-4-29 16:49 |系统分类:时政

 台湾之行(十六)路过北回归线

在宾馆吃完早饭,再在外面运动运动,马上坐车又要出发了。今天的旅程是继续往北,离开台东,向花莲方向前进,路上估计要三个小时。半道上要经过一个北回归线标志碑,在那里要做短暂停留。

什么是北回归线?那是一条眼睛看不见的线,位于北纬 23度27分4秒51,东经120度24分46秒50。因太阳与地球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太阳光到地球,不一定都是直射地球。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界,有北当然也有南,为了区别南,所以称为北回归线。每年6月22日,也就是夏至日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从理论上讲,受热最高,形成所謂“热赤道”。然后太阳直射点不向北,而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不包括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来回直射两次,因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北回归线就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以此为界,北半球地表气候划分为温带与热带,最明显的就是台湾北回归线以南,主要种植的作物就是热帶的菠萝以及释迦,以北种植的主要作物就是溫帶作物茶以及水稻。

北回归线经过许多国家,其中有中国 、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国家。在中国,它穿过的地区,自西向东:云南,广西,广东与台湾。因台湾的位置恰巧在北纬21.9°至25.3°,为北回归线所经,它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在我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或标志塔等建筑,台湾也不例外,在岛的东、西两面各立碑志,共建有三座北回归线标志碑,西面的标志碑是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我们路过那里时没按排参观,东面的标志碑则建在花莲县,则是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花莲县的北回归线标志碑有两座,较早的一座建在瑞穗乡舞鹤村,还有一座就是静浦北回归线标志塔。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建于1908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而我们看到的花莲的回归线标志碑就要晚些,它东临太平洋,标志塔的南北两面,上刻“北回归线”字样,有点气势。如果你两脚跨踏塔底中央的石板,从理论上讲,你则是一脚在热带,另一脚则在北温带,心理上别有一番地理上的感受。

车过台东县的时候,我们看看县城的风景,车到郊区时,我们继续看看录像。在空闲之时,导游也会不断地向我们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但很少说时政。不过他会经常问我们,昨晚的电视看了吗?起先到宾馆也会打开电视看看,但只是看一些节目。导游说,在50多频道,有差不多十个左右的频道,天天是蓝绿对骂,这其中有帮蓝的,也有帮绿的,这种时政节目已成为台湾电视节目的一大热点,点击量已超过了文艺节目。在导游的启发下,原先我只看前十几个频道的节目,没想到50多频道,有这类节目,打开看看,觉得也蛮好玩。当时正是选举前夕,在马路上看不到多少火药味,而这里却火药味正浓。我们的导游是台北人,是过去蓝营占优的地方,他的观点也很简单,只要生活好,不管蓝绿,也不管将来如果红了,他都不反对。

当我们到北回归线纪念碑的时候,下车后第一感觉是天冷。因昨天天气炎热,我们今天都少穿了衣服,没想到今天不但是阴天,而且风也很大,与昨天的温度不能同日而语,让人觉得昨天是夏天,今天一下子又回到了冬天。因为觉得实在冷得有点吃不消,在与导游商量以后,我们许多人只能又打开车厢下面的箱子,拿出衣服加上,其实这地方不大,远处有大海,但海见多了,也就不稀罕了。纪念碑周围有苍翠的龙柏,还有一棵大树。边上还有一些建筑,可看有东西没多少。也许我们来得时间早,到这里的游客不多,我们可以在那里尽情拍照。

其实在这里停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让大家方便一下,没用多少时间我们就上了车,继续往北走。写此游记,就是把我看到的一个真实的台湾,通过文字与照片告诉大家,因为不是展示我拍照技术,可能有时照片多了一些,质量也差了一些!

【原创】台湾之行(十六):参观北回归线 - 北风 - 北风入青春,荒原写人生,冰雪铸精神!

北回归线示意图

在宾馆外散散步,练练身体

离开我们住过的宾馆

 一路来到北回归线标志碑

 在此处拍照留影

继续前行

  北风
2016-03-26 

台湾之行(十七)在马太鞍湿地

离开了北回归线纪念碑后,上了车继续前行,我们下一个地方应该是花莲的马太鞍湿地生态园区,它位于花莲县光复乡马锡山下,三面依傍中央山脉,一面对着东海岸山脉,面积十二公顷,是花莲县最大的生态湿地。

芙登溪蜿蜒地穿越马太鞍湿地,它是来自中央山脉的洁淨之水,长年不息,最终成就了这块最大的湿地,此地也成了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最大的小区部落,最珍贵的生态地区,最传统的生活区块。千百年来,这片生态丰饶的湿地供应了部落的生活所需,马太鞍部落的居民便以此湿地为家,耕种捕鱼。因此贯穿湿地的芙登溪或是水底伏流涌泉,都堪称马太鞍湿地的生命之泉。马太鞍是台湾最大最古老的阿美族部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台湾歌手张震岳、徐若瑄、周渝民都是阿美族。这个古老的阿美族还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趣事。

 所谓的马太鞍是指什么?它原本是指的是当地一种树豆,是过去的阿美人旅行的主要干粮,因马太鞍盛产此种树豆,也就因此得名﹔“邦查”则是阿美人的自称,意思就是人,所有的原住民族族名如泰雅、达悟、卑南、布农等等都是人的意思。阿美族本应该称为邦查族,阿美一词原是卑南族对于海岸阿美的称呼,长久下来,也就因此以讹传讹,就这么叫下来了。

 马太鞍湿地的生态丰富繁茂,光是鸟类资源就让这里成为东部的赏鸟重镇,如红冠水鸡、栗小鹭、黄小鹭、白腹秧鸡、环颈雉、白腰文鸟、班文鸟等鸟种皆在这湿地区出没,甚至连稀有的候鸟水雉也曾经南下至此度冬。这里到处都有清甜甘美的涌泉,溪水、水塘,蕴育了很多丰富水草,在这里可以吃到很多无毒的有机野菜。清澈的芙登溪还孕育着无数的鱼类,如泥鳅、溪哥、鳗鱼、土虱、鲫鱼、虾等。沼泽区里繁衍各种红绿交错的浮萍、水丁香、节节菜等水生植物。 
       还有一提到花莲,很多人会联想到莲花,只因为“花莲”这地名,倒过来就是“莲花”,光从地名来看,花莲就该是赏莲之地,近年来马太鞍湿地更以栽种夏季景观莲花田闻名,赏莲期限可至十月,阿美族原住民生活捕鱼的湿地水泽原就适宜水生植物生长,据说,马太鞍早在荷据时期便已经种莲,十余年前花莲县推广种莲,居民开始栽种莲花。造就了光复乡马太鞍湿地莲田,现马太鞍湿地与台南白河、桃园观音,被誉为台湾三大赏莲区。每年初夏,马太鞍莲花便展露美丽丰姿,近些年来让莲田自然野化,使赏莲兼具赏虫、观蛙的自然野趣。花莲县政府为推展莲花观光,在莲园间辟建了木栈步道、拱桥和赏景凉亭,方便游人漫步木栈赏莲花,也使马太鞍拥有全台最舒适的赏莲步道。马太鞍莲田周边经营有民宿,提供餐饮住宿、骑单车和夜间观虫服务。赏莲之余,也可参观原住民工艺与传统文物,体验原住民传统捕鱼。有一大片美丽的荷花园,并搭配有水塘和拱桥造景,加上远方的山景,荷景更见壮阔迷人。

我们到马太鞍湿地已近中午,天空还是阴沉沉的,空气还是湿湿的。我想这种情况也不一定是今天的特殊情况,而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因为从北边来的风越过中央山脉后,开始下沉,与来自南面的暖气流相遇,就很容易形成这种潮湿气流。到这里后,我们先被带到一个地方,听当地的一位阿美族人的介绍,也是湿地的导游吧。介绍他们是如何在此地打鱼生活的情况。最后还按排我们动手,亲自体验一下,把一种糯米不停地捣成,最后成了香甜可口的阿美族麻糕一类的食品来,做好让我们吃,我觉得很好吃。做完了这些,抓紧一点时间我们参观了一下近处的田庄,田庄很大,我们没有时间走到远的地方,只能近处看看。这里有许多植物,我还第一次见到,很新奇。最后我们在这里吃中饭,也算是农家菜吧。饭后就坐车离开了此地!马太鞍湿地,其实有许多地方可游玩,也许没有一天二天的时间游不完,我们就游了一个点,也算来过此地了!

【原创】台湾之行(十七):在马太鞍湿地 - 北风 - 北风入青春,荒原写人生,冰雪铸精神!

来到了马太鞍湿地休闲农业区

大家等着方便一下

这里的风景还是不错的

来到这里听他讲解他们如何捕鱼

亲自体验一下

与他们交谈

 抓紧时间再参观一下

 这种树我还第一次见到

在此吃午饭

继续前行

 北风
2016-04-03

台湾之行(十八)在太鲁阁公园

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是位于台湾岛东部的太鲁阁国家公园。太鲁阁公园东起和仁溪口,西迄西合欢山,南至奇莱南峰,并沿着奇莱北峰东棱东伸至加礼宛山,北至南湖北山,横跨了花莲、南投及台中三个县;有山也有水,立雾溪为区内最主要的水系,流域面积仅次于玉山,为台湾第二大公园。它的形成要说到四百万年前,菲律宾海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台湾岛,其间,慢慢隆起的中央山脉表层岩层受到风化侵蚀作用而剥离,大理岩慢慢露出地表。这些大理岩受到立雾溪水流的长期侵蚀与下切作用,地壳不断隆起上升,形成了现在几乎垂直的U型峡谷和断崖,公园内巨峰林立。从清水到南湖大山顶,落差达3742公尺,由此造就了层次复杂的植物林相,也提供了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空间,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孓遗生物,如山椒鱼等。公园内的主要建筑有长春祠、燕子口、靳珩公园、九曲洞、慈母桥、天祥;主要的自然景观有锥麓断崖、流芳桥、大禹岭、布洛湾、砂卡礑步道、绿水合流步道、清水断崖步道、白杨步道、豁然亭步道、莲花池步道、黄金峡谷等。

导游介绍说:在太鲁阁国家公园有台湾第一条公路横贯东西,即中横公路。中横公路,是台湾第一条连接台湾东部与台湾西部的公路,它与南横公路、北横公路并列为台湾三大横贯公路。中横公路贯穿中央山脉,从西部的阿里山可从中横公路到东边来,路要近了,但所经过的地形相当多样化,从最低的平地一直到三千多米高的合欢山,中间有隧道、也有河谷的开凿等工程,其中省道台八线是此系统中的主线,另有宜兰、雾社两条支线。走这条路比较危险,有的地方路面很窄,再加上地震的破坏,希望性更大。但我觉得越是危险的地方,风景肯定越好。我们不走这条路,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是环岛游!

说到中横公路,不能不说到台湾的退役官兵。台湾岛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窄,中部山脉纵贯南北,阻断东西。为了打通台湾东西部通道,从1950年开始,先后请美国和日本的勘探队前来帮助勘探。美国人估算要11年才能修通。日本勘探队结论是至少费时7年才能完成。1956年7月7日,台湾成立的“横贯公路工程总处”,由当时的行政院院长俞鸿钧主持,蒋经国也应邀参与,此工程动员了1万多名退伍的荣民。修这条公路,一当然是国防需要,二也是台湾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为了安置退役官兵就业。由公路开凿到公路完成,退役官兵出了大力。后在中部横贯公路的沿线,政府安置退役军人的土地有,福寿山、雾社、上梅园、莲花池、西宝与武陵等。现从花莲市北行25公里,就到了太鲁阁峡口。迎面可看到一座红柱琉璃瓦高大牌楼,横匾上写着“东西横贯公路”六个大字。这里是中横公路的东端起点。穿过牌楼,踏上公路,人们立即会被沿途壮美的景色所吸引。这里有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名“鲁阁幽峡”。

我们到这里时,时间已是下午3,4点了,导游给我们游玩的时间并不多,也就1个多小时吧。这么大的公园这点时间要游完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里也就看一个地方,走走砂卡礑步道,这个步道,当然也不能一直走下去,导游让我们走到前面有一排房子的地方就要往回走,否则时间来不及。其实要走到那地方再走回来,还得抓紧时间快走,否则这点时间也是来不及的。砂卡礑步道位于砂卡礑溪与立雾溪的汇流处,从太鲁阁游客中心出发,穿越砂卡礑隧道后,就可到砂卡礑步道入口。因我们的车已过砂卡礑隧道,停在前面的停车场,因此我们要倒走,过了桥,然后顺桥边的循梯而下,即来到砂卡礑步道路口,砂卡礑步道沿山壁开建,当年日据时代,太鲁阁的民族据守在河谷险要,茂密森林中的路径,交错难辨,日本人不得其入,因而有「神秘谷」之美名。当初建步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立雾溪峡谷的水力发电。1940年时,日本于太鲁阁兴建立雾溪发电厂,在溪畔兴建水坝,并开凿输水隧道,引立雾溪水至发电厂发电,输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的上方,以大型水管衔接溪谷两侧,将水输送至发电厂。因此建步道最初的目的,是为维修水坝及大小水管而建立。太鲁阁国家公园成立后,便将此路规划成景观型步道,并加强沿线的安全措施,增设观景台及解说立牌,让游客在徜徉大自然中,另有一种风味。

步道在海拔60公尺处,属阴湿的河谷地形,因此植被的分布呈现干湿两种特色,坡度较平缓的地方,散布着高大且层次丰富的林木种类;坡度较陡的地方,只见低矮的岩生植物,其中更以台湾芦竹和沿阶草居多。我们走在步道上,步道沿途处处展现大自然的生机,砂卡礑溪流路程短,水流湍急,且水中含沙量少,因此即使是在豪雨之后,溪水仍能保持清澈湛蓝,沿途可欣赏溪水的碧绿清澈,还可观察汇流口附近堆叠着的石头,河床上巨岩林立,这些岩石崩落后未经常长距离的滚动,而保有大块巨石的样貌。当溪水流经此处的大理石岩,其释放出所含的碳酸钙成份,而使溪水呈现碧绿湛蓝的颜色,景緻十分迷人。尤其是过了油桐花廊之后,对岸的岩壁,许多柔美的线条,像千层糕,更像行云流水,彷彿是千百万年来的岁月,在坚硬岩石上刻划下的皱纹;又像是这块古老的大地,被溪水长时间切蚀作用之后,毫无保留地揭露了地球百万年以前的秘密。除此之外,沿路的生态景观丰富,步道为最佳的自然观察地点。茂密的山林及清澈的溪水,也提供适合动物的栖息环境,溪中常见鱼、虾、蟹、水生昆虫及蛙类,步道上则能瞧见昆虫、蝶类、蛇类及山鸟的身影,偶尔还能发现哺乳类台湾猕猴,滑盪于树林间。可惜的是因时间少,我们不能细细观察,只能匆匆而过。因步道循壁修筑,走时要特别小心头顶上方突出的峭壁。

我们快步走到有房子的地方,想快步返回,有人说到了这里应该留个影,要不是有人提醒,我们还真忘了。返回时,天色好像有点暗了,因为用手机拍照有点不清楚了,没想到我们下面还要去看一个地方!

 到了砂卡礑步道,

 过桥到了砂卡礑步道入口

在砂卡礑步道前行

到了这地方就要往回走

 回走,又看到桥了

 集合离开

 北风

2016-04-10


台湾之行(十九)来到了七星潭

       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七星潭,一个名字很好听的地方。它位于花莲县新城乡北埔村,在花莲机场的东侧,距离太鲁阁公园不远。

        我们到这里下车,在我们面前看到的就是一片海,好象与别处的海差不多,看不出什么特色。有人奇怪,怎么没“潭”?没潭又为何叫七星潭?其实原先的七星潭并不在此处,而是在花莲机场一带。现在把这个区域叫做七星潭,是有原因的。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七星潭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夏献纶所编著的《台湾誉图并说台湾后山总图》一书的画中。这幅图是清代有关台湾後山地区的地图,图中标示的七星潭地区是一块低漥的湿地,其中有数个大小不一的湿地湖泊,这里就是原先的“七星潭”地区。当时的七星潭是花莲发展定置渔业最兴旺的地方,后在1936年日据时代因要兴建沿海飞机场,日本人将七星潭填实,于是就把七星潭地区的居民迁到美仑鼻一侧的海湾附近,就是我信现在到的地方,但是这些居民仍自称为七星潭人,慢慢的,大家就把居民所居住的海湾叫做七星潭了。现在的七星潭是找不到潭水的,如果要找潭水的话,那遗留下来的也可能只剩下边上的花莲师院中的涵翠湖,以及机场内的两个小池塘。至於潭前为何加“七星”,也有一个传说。因为以前这里晚上天气好的时候,地上没有光亮,就能看到满天的星星,因为在这里看北斗七星最为清楚,所以称为“七星”,加上四周的潭水,就合称为“七星潭”了。别看没“潭”,经多年建设,也靠原先的名气吧,这里风景区的范围从海边延伸到七星潭社区,据说已成为花莲县内最佳的唯一的县级风景区。

        这里的我们眼前的这片海,海岸线绵延20多公里,海滩宽度约在100公尺左右,虽说与其它的海看不出有多大区别,但有一点让我们感觉不同,因这里属于砾石滩,海边上有许多石溜子,由于这,让七星潭成为花莲近郊最佳的踏浪捡石好去处。我原先也想捡二个石溜子回来留作纪念,但导游说这里的石溜子是不能捡的,因为到这里来的人很多,每人都捡了,很快就会捡光的,这样就破坏了这里的环境。你就是捡了,到机场出境时,也会捡查出来。

         如今的七星潭依然是花莲重要的渔产区,由北至南有东昌、朝金、嘉丰等三处定置渔场,想要品尝新鲜海味的民众也可来到七星潭尝尝鲜。在七星潭不仅可以远眺清水断崖,在夜晚时分的新城和崇德地区灯火更是清晰可见。七星潭风景区内设有自行车道,利用自行车便可以将南滨公园、石雕园区、赏星广场、观日楼等等畅玩到底。另外,在渔场附近还有海生态的解说牌,利用防风林区辟建海滨植物园区,让民众除了赏心悦目之外,更能增长知识!花莲还有许多好山好水,让来到花莲旅客可游玩,例如新城乡综合观光果园、原野牧场、花莲港、美仑山、花莲海洋公园等等,花莲的美食也是不能错过,小米麻糬、羊羹、花莲薯、扁食、小月饼等,这也是带给亲朋好友的绝佳伴手礼。地方是好,因我们到这里天色已晚,在这里的时间也只是看看眼前这片海,风很大,也有点冷,加上天晚了,再说技术水平有限,拍摄的照片,质量也不好,只能匆匆上车走了。

        离开此处先来到宾馆,然后到饭店吃饭,这段路来回要自己走。这是因为我们明天一早要坐一段火车去下一个景点,原先这段路是要走苏花公路的,苏花公路景色很有名,它是从花莲县花莲市到宜兰县苏澳镇,全长118公里,依海岸线修筑,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与峭壁山色,为世界著名的景观公路。但这段公路一边是蔚蓝、浩瀚的太平洋,另一边却是峭壁悬崖,虽说沿途风光秀丽,景点众多,但很危险,多次出过事故。因此现在的旅馆团都不让走这条公路,而改坐火车。而司机依然要走这条路,把车开到前面的车站等我们。为了能赶在我们下火车前到达,他很早就要出发,为了保证他休息好,让他早点在宾馆休息,到饭店吃饭只能让我们自己来回了,好在吃饭的地方离宾馆不远,走走路也能看看花莲市的夜景。

这是网上找来的花莲示意图

这是七星潭的照片,天色暗,没拍好

这是花莲市的夜景。

吃完饭走回宾馆

 北风

2016-04-17


台湾之行(二十)坐火车去苏澳

因为当天早上要赶火车,因此我们早上起床的时间要比平时早了许多,起床后就到门外走走看看,感受一下花莲早晨的气氛。当时外面的路灯还亮着,在离我们宾馆不远处有一个可能是民进党在花莲的竟选总部,上面墙上有广告,门口还停着两辆可能是竟选宣传车。昨晚我们回宾馆路过时,我好奇地向里看看,发现当时只有二,三个人,门口一人很客气让我们进去坐坐,但我害怕万一有什么事,还是不去为妙,所以没敢进去。

早餐我们是在宾馆吃的,吃完饭后,来接我们去车站的旅游车换了一辆新的车。按照导游的要求,我们昨晚住宿宾馆时,只留下当晚要用的衣物,大部份物品都放在原先的车上,没拿下来,现已随车去了苏澳新,要赶在我们下火车前到达,可能旅游车速度要比火车慢,也可能是路线远,所以早早就走了。当天我们上车完全是轻装上阵,因此很快地上了车,火车站离我们住的宾馆不远,坐车也就十来分钟就到了。

我们今天坐的火车线路,从网上查了一下,是台湾铁路的一条叫北回线的铁路,它行驶在花莲与苏澳新之间。别看它不起眼,却是台湾的“十大建设”之一,它是由台湾铁路管理局(台铁)经营,出入花莲县的交通要道,也是台湾唯一一条运量大于过其平行公路的传统铁路干线。在北回线兴建之前,因原先的铁路未能与西部干线连结。旅客往来台北与花莲,需要在苏澳车站转乘公路局班车经由苏花公路,或搭乘往来基隆花莲两港的客船才能前往。在1973年,娜拉台风侵袭东部,造成交通严重受创,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同年12月25日,北回线正式动工,为了让东西部铁路接轨,将原先的花莲车站移至现址,并兴建了花莲(新)车站至宜兰线南圣湖车站(今苏澳新站)之间的单轨新线。新线路全长31029米,于1980年2月1日全线通车,沿线筑有大、小桥梁共91座,隧道16座,其中观音隧道长7740米,为当时全台湾最长的铁路隧道。从1992年起,北回线开始进行双轨化、重轨化、电气化与号志控制改良工程,由于沿线多高山峻岭,双轨化工程在许多路段均重新开辟新线,并开挖了许多长隧道。位于武塔与汉本间的新观音隧道成为全台湾最长的铁路隧道,总长10307米。大部分工程于2003年6月底完工,并于7月4日花莲举行双轨化通车典礼。2005年1月,先前受到新永春隧道涌水问题,以及南澳隧道轨道改善工程延迟影响的双轨化工程全部完成。完工后北回线列车班次密度大幅增加,并且有效缩短台北花莲的行车时间。

在2010年10月21日,受梅姬台风外围环流与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宜兰县苏澳镇及南澳乡降下超大豪雨,造成台9线苏花公路第112公里到116公里的路段大量土石崩塌冲毁,其中九宫里路段有5000立方米土石坍塌,除了造成花莲毕士大教养院特教老师刘芸均死亡外,当时还有一辆车号846-EE的弘泰旅行社的游览车被落石击中并遭掩埋,造成一名台湾籍游览车驾驶员蔡智明以及一名中国籍领队田园死亡。在同一时间,还有一辆创意旅行社的游览车,共搭载21名来自中国广东珠海的旅行团,由司机郭铭麟驾驶的车号932-DD,在台9线苏花公路114.5公里附近遇到瞬间暴雨造成的大量坍方,车上台湾民众与中国大陆游客共计26人失踪,其中有由于创意旅行团有19名中国籍团员以及以及台湾籍司机郭铭麟及导游曾庆华,还有2人可能是家住苏澳的全国养鸡协会执行长许枝荣和林金珠夫妇,他们所驾驶的车号3690-HA银色小货车仍完好停放在苏花公路上,但车上2人失联。有目击者称,苏花公路发生灾变当时看见夫妇2人拿着雨伞上了一台蓝色的游览车,而这部游览车极有可能就是创意旅行团失联的游览车,因此据判断他们也上了创意旅行社的游览车,现分析可能是遭到落石击中并且坠海。灾难发生后,台湾特战队及消防灾难特别搜救队所组成的陆地搜救队持续数日进行大规模搜救,2010年10月25日在宜兰县壮围乡东港外海八.五浬处发现的残缺遗体,经确认死者是创意旅行社团员龚艳,是失踪的创意旅行社21位团员中首度且唯一被寻获部分遗体之成员。2011年5月,宜兰县潜水协会到宜兰县南方澳豆腐岬外海潜水,在15米深海底发现疑似是创意旅行社的游览车传动轴与四个轮胎卡在礁岩上,判断有可能是创意旅行社游览车残骸。这是台湾近年来最严重的游览车事故。自2010年苏花公路游览车事故后,为了安全,中国大陆观光团过此地时皆须改搭火车,经由本线往返宜兰与花莲。

进站的人不多,我们一行很顺利地进入车站,车票前一天下午,当我们车快到太鲁阁公园时,半道上车在一个地方停了一会,导游下车不知干什么去了,后来等他上车才知道,他在买我们今天的火车票。看它们火车的站台,与我们大陆过去一般的站台差不多,样式有点旧。因我们坐的车,花莲不是始发站,要等车来。车站上等车的人都是散客,团队的人只是我们一家。火车到站后,我们分几个门上了车,车里不算太拥挤,但我们的人一上,这个车厢就挤了,但我们挤一挤也都坐下了。要说台湾的火车与大陆的有何不同,我觉得它们的火车更像我们上海的地铁。上车是不对号的,要自己找坐位,它的坐位不像我们的火车,而是和我们的地铁一样,靠两边窗二排位置。如果要说像,我觉得也只是它的铁轨像我们火车而已。我们看窗外,火车大部份时间还是靠近海边在开,一边是海,一边是山,只不过这山不高也不陡,景色肯定是不能与苏花公路比了。

坐火车的时间不算长,站与站的距离也不大,就如我们过去的慢车。我们下了车出了车站,很快找到我们的旅游车,上车开始我们下一个景点。

天还早,外面的路灯还没灭

我们住的宾馆门口

竟选总部

 在宾馆吃早餐

一路前行到车站

进了车站等车

这火车车厢与我们地铁车厢差不多吧

在海边开

火车到站了

出站

一路走过,去找我们的旅游车

 北风
2016-04-2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5 19:53 , Processed in 0.0215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